第四十章太清御皇真言(1 / 2)

加入书签

感受到孙晓空的想法,那股鸿钧的精神力也没有回应,只见他轻轻触碰了下原本孙晓空还没感应过的太清御皇真言的光团,瞬间便有无数的信息涌入孙晓空的脑海中,孙晓空在鸿钧触碰光团的瞬间一下想明白什么似的,惊叹道祖鸿钧的思维严谨性,真是一环接一环。先是先天灵宝御龙鞭带给孙晓空至高的境界,然后弥勒佛用九字真言暂封境界,使得孙晓空不会迷失在没有实力匹配的境界当中。接着便是天道旨意带给孙晓空的力量,而虽然他的境界已经被暂时封印,但多少留下点印记,也就是这一丝印记使得孙晓空不会在瞬间便走火入魔,留下时间让孙晓空沉入那体悟境界的玄妙状态,以此来彻底掌握住力量。

接着力量彻底稳固之后,带着境界也被冲开,而后在力量和境界的融合期把孙晓空带入神奇宝贝世界形成的时间段内,在这个还没彻底稳固融合境界和力量时又加入了体悟世界的至高法则,使得孙晓空更为容易和深刻的了解了神奇宝贝世界,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力量,也就是他的道,没有一点拔苗助长的缺陷,完完全全的像是千百年修炼和体悟形成的完整的循环之道,不会有力量不等走火入魔的现象。

最后,便是最为之重要的太清御皇真言了,虽然孙晓空形成了自己的循环之道,但是他的只是保持力量、境界的平衡的循环之道而已,就想一台汽车,所用的一切都已经安装好了,都没有缺陷。虽然他不会出各种毛病,但是他无法跑动起来,因为它缺少了油。孙晓空现在就想缺了油的车子,想要修为更快的进步那么就得有个修炼方法,而这时也就是鸿钧道祖的最后一步,太清御皇真言。

至高的境界,强大的实力,加上经历无数次的精神上的洗礼,使得灵魂不在似凡人般弱小。面对着无数信息的进入,孙晓空再次把自己的精神沉浸在玄妙的境界,好似一台没有感情波动的机器从容的处理着迎面而来的信息,快速消化掉所用积累下来的分批放置的信息。

孙晓空灵魂不断重复着简单而又复杂的动作,说简单只是不停重复。说难便是一个不小心那里出错了一点将全面打乱孙晓空现在的简单循环,只能像是被无数信息硬塞进去,没有一点主动权,而且还可能拉下点微不可觉却有至关重要的信息在脑底,最后想要再次找回就得费一番手脚了,那么就有点划不来了。

太清御皇真言,在孙晓空消化完所有的信息以后,无数信息联系在一起。一瞬间孙晓空便被弹出那个玄妙的境界,因为他起了点感情波动,所以被弹了出来。感悟着太清御皇真言,孙晓空有些感叹道祖的境界之高深,这部修炼功法简直就是为自己配上的,如佛家的九字真言般的,但他却是用帝皇之气催发,而不是像佛家那般是用心法内力催发的。

御皇就像名字一般驾御众生之皇,真言便是如朕亲临,也就是帝皇们的话,字如真山,话出必应。凡界天子为九五至尊,仙界的玉皇大帝为九八至尊,而孙晓空拥有的帝皇之气可以与之玉皇大帝并排但却又弱上一份,因为他只能在自己的领地帝国内才有之玉皇大帝那般高贵的身份,在其他的地方可就没有那么厉害了,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实力,另一方面还是他的阅历。

以自身的先天守护帝皇之气驾驭太清御皇真言,就是真言警句,一言之下有如事实以定,到了最高境界说出的话那么他的话就好似天道法则一般的存在,要你生你便生,要你死你便死。当然这仅仅是针对凡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好的事,不可能让你驾驭在天道之上。只要到达神仙境界孙晓空的话就没有那么厉害了,但也有很大的伤害,没有超过孙晓空境界和实力太多的人想要超过无伤而退那么只要亚圣人以上了。而在孙晓空的帝国内,他的真言的威力也会有加成,因为在那里他就是真正的王者,几乎可以并排于天道之下圣人的地位了。

被弹出来以后孙晓空没有再次进入那个玄妙的境界去了,现在的他正散发着先天守护帝皇之气去感悟太清御皇真言的深奥与博大。

外面,孙晓空已经被一个大大的血茧包围着,而血茧却散发着更加浓厚的被弥勒佛封印过的先天帝皇之气。这次,弥勒佛没有理会,依然虚闭双目念着无名的经文。无数的金莲把血茧如同众星捧月般围绕在中间。

“轰隆”一瞬间,无数金莲盛开,莲台中射出无数颗莲子漂浮在空中,孙晓空的血茧慢慢掉落,孙晓空衣服也消失不见了,只剩下如同出生时那般光洁溜溜,无数锻炼和受伤留下的伤疤和黄色的健康肤色也变成了雪白色,如果不是他的显著特征他明显都有点让人怀疑此为一名女子,因为他的脸实在看不出一点女子的样,一看就知道是个爷们。

金莲随着孙晓空出现慢慢消失淡散,而莲子却还在静静的漂浮在空中,这时,虚闭双目念经的弥勒佛说道:“孙晓空,此时不收更待何时?”

“谢啦,弥勒佛菩萨”孙晓空微微一笑,大喝一声:“收”

无数漂浮的莲子一瞬间便涌入孙晓空的身体内,金光瞬间从孙晓空的身上爆发出来,变幻出一套金色皇袍加身。这是弥勒佛送给孙晓空的礼物,是用纯粹的佛家的慈悲之力形成的金莲在吸收了孙晓空身上的先天守护帝皇之气而诞生的无数莲子形成的帝皇之袍,也是属于孙晓空的帝皇服饰。拥有慈悲之力的帝皇服饰可以让孙晓空修炼和御下时拥有冷静的心态,不会牵怒而血溅千里。亦与帝皇之气的铁血和果断相扶相融,对立而不冲突,仁慈而不泛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