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在明朝这个资讯不发达的社会,朱由校总觉得非常不方便,自昨日收到刘桑度的投诚的密信之后,每隔上几个小时便有新的进展送进京师,想着收到信的同时,那边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两天,朱由校总是觉得很不爽。这个时候朱由校不由的想到了那个什么电报机,可是自打上次在宫中实验了一把电报机后,朱由校终于明白什么国字号工程,研究院为了讨朱由校欢心,可是花了大把银子,先说那些铜线就是上百号工匠赶制了许多天的产物,其他的各些东西更是耗费了大把银子。

当然这些朱由校开始并不知情,见到这个电报机的成功,朱由校还异想天开的要架设条电报线到辽东去,可是刚刚说出口便是把宋应星吓了个半死,宋应星在发怔了半天后,说了一句话“皇上,要想建起来,估计户部的一年的岁入也不够,而且线路这么长,万一有人破坏怎么办!”

听了宋应星的话,朱由校是彻底死了这条心,只好继续忍受着这落后的通讯方式,不过朱由校还是有看到些前景,研究院最近的工作是越来越上路,依靠着自己的那几本宝书,加上那些工匠多年的经验,不断有新的发明出现,而且自从第一次成果拍卖会成功后,每一界拍卖会到会的商家越来越多,原本京师第一的酒楼聚福楼的营业时间越来越少,开始一月还只有三四日的各种会展,拍卖,可是接下来是越来越多,有时候连续几日都是有拍卖会,这样一来,聚福楼的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因此在朱由校的指使下,研究院和聚福楼合资将聚福楼附近的一些房子给买了下来,在一旁筹建一个会展中心。

当然作为领先这个时代的高科技成果,当然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朱由校是不会这般轻松的就将这些改变历史的成果送了出去,因此原本北京城东南一角的大片空地被朱由校圈了起来,在中间修建好了道路,一些厂房也是在朱由校的指点之下建立了起来,而这个地方被朱由校挂上一个招牌,‘京师工业区’。

在工业区里,朱由校亲自挂帅,负责安排为这些商人排忧解难,而这些商号在朱由校的关照下,加上买进的都是大明研究院的先进技术,产品有的一生产出来便是销售一空,有的甚至,厂房还没有盖好,便有人下好了订单,不过这些商号的主人还有有些怨言的,因为朱由校在工业园里强迫这些商号使用大明书册上大肆宣传的什么企业制度,而且整个公司的财物记录也要用朱由校指定的记录方法,这个对于一些新兴的商人来说倒没有什么,可是遇到自家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商号的商人来说,简直是要命。而且这些工厂都受到锦衣卫的监视,对于那些不喜欢与官府打交道的商人来说更是别扭的很。

虽然这个所谓的工业园现在不过只有几家需要的工艺简单的商号在生产,其他的还不过在建设之中,但是就是这些便是一月能给朱由校交上万两银子,特别是夏天行的马车厂,一月便是交了四千多两银子。让朱由校越来越扁的腰包重新有了希望。按照这样下去,如果过上几个月,那些厂家都是投产,一月收上十万两是轻松之事,而且增长的空间是大的很。这样一年单单从这个京师工业园便是能收到白银一百多万两,比起户部那一年可怜的四百万,这个可是一个大数字。(其实这个是大明税收的一部分,明朝税收分为税赋,税是一部分,比如匠户制度便是很大的赋,工匠每几年要到官府免费工作一段时间,是不拿工资的,而税又大多以实物抵押,比如太医院的药材,而且税的一大部又被皇室接受,其中皇帝占此部分的百分之四十,其他各地的封王占百分之六十,因此据本人估计,如果全部折成现银,明朝一年的税收大约在两千五百万两左右,明朝那时统计在册的纳税人口在一亿左右,平均一人也才0.25两而已,当然这个是折算数,不大准确,不过我看了很多书,应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哎呀!轻点,轻点!不要这么用力!”

“不行的,不用力是不行的!”

“那快点,被你弄得那里痒痒的!难过死了!”

“哎呀!”朱由校再次发出尖利的喊声,把旁边的董婉儿吓了一跳。

“算了,不要再给朕推拿了,不就是扭伤了下脚踝么,过上几天就没事了!”朱由校对着董婉儿说道。

董婉儿一脸为难的表情,说道:“可是太医说过了,皇上的脚踝如果现在不多多推拿的话,康复的会慢些,而且以后遇到下雨天便会酸痛!”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太医说的没有错,都是今日蹴鞠太兴奋了,把脚给扭到了,这几日刚好留在宫中休息休息!”

董婉儿便是问道:“皇上,现在福王正在洛阳叛乱,天下还没有太平,皇上怎么可以在宫中休息,不理朝政呢!”

“那些事情有什么好担心的!”朱由校清淡的说道。

“可是臣妾听说皇上今日还发脾气了!”董婉儿说道。

“打了败仗当然要生气了,不生气别人便不怕朕这个皇帝了,朕这回还要发个大脾气,把那些封王全部给削了,这伙皇亲国戚总是不让朕高兴,总是惹朕发脾气!”虽然宫里规矩是后宫不能参政,但是朱由校有时候还是会和董婉儿说上些,不求她理解,就是想听董婉儿这个自己的超级fans给自己打打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