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火大发了(1 / 2)

加入书签

第267章火大发了

听说火情连大内都被惊动了,赵光义也顾不得再与那禁军将领搭讪,连忙亲自迎出了门去。来者正是内侍副都知顾若离,听赵光义向他说明了经过,顾若离也是大喜,这么快扑灭了火,可见官家下定决心整顿开封火患,如今已是大见成效,回去一说,官家也会高兴的。当下顾若离便喜笑颜开,连忙赶回去报喜去了。

次日朝会之后,赵匡胤特意留下了自己的兄弟,两人到文德殿中坐了,把酒叙话,赵光义这时又把昨日救火的详情向他叙说了一遍,赵匡胤听罢大喜,连声赞道:“二哥对开封府,真是治理有方啊。有你坐镇开封,为兄征战天下,四方兼并,才算没了后顾之忧。呵呵呵,这个杨浩也着实不错,年青而有为,是个可造之才。”

杨浩在赵光义手下做事克尽职守,对他又甚是礼敬,赵光义当初因为程德玄一事对他产生的几分厌恶感已经消失,对他也起了怜才之意,这些日子几度造访火情院,与杨浩有说有笑,就有招揽之意,如今见官家夸奖自己的下属,他也与有荣焉,忙也附和着赞了几句,这才又问起南方的战事。

一提起伐汉之战,赵匡胤更是喜上眉梢:“二哥,你不问起此事,为兄也正要与你说起。潘美和尹崇珂率军赶到岭南,已然攻下贺州城,这还是昨天下午为兄才收到的消息。”

“已经攻下贺州城了?”赵光义闻讯也是喜上眉梢,情不自禁地赞道:“潘美真虎将也,竟然这么快就拿下了贺州。大哥的策略也真是高明,当初为了分头并进还是单取一路,兄弟还与大哥好一番争执,如今看来,大哥的决策是对的。”

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心中也大是得意。出兵之即,制订进攻计划时,朝中大臣以赵光义为首,主张采取秦皇汉武讨伐岭南的成功战例。

秦始皇一统中原后,派大将尉屠睢统率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进攻岭南,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在百越丛林之地整整打了三年,才算平定了这个地方。到汉武帝时,消灭南越国之战,汉武帝也是兵分五路,经过一场旷日持久、损失惨重的大战,才平定了岭南。

这个战术分兵各路,齐头并进,可以造成强大的震慑力,同时可以迫使敌人在漫长的战线上同时应战,顾此失彼,难以互相照应,这是稳扎稳打的进攻策略,秦皇汉武两位旷世英主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一战术,自有他们的道理。

朝中倾向于效仿秦汉战略的文臣武将最多,但是这个计划最终却被他赵匡胤否决了。秦始皇、汉武帝可以五指箕张,扼取岭南,但他不行,他不能照搬嬴政和刘彻的办法。

分兵进攻,固然声势浩大,可以令敌人疲于奔命,难成犄角之势互为辅助,但是需要的兵力太庞大了,军需辎重也耗费的太多了,他这几年南征北伐打的仗太多了,他没有那么多的兵马,也不能从刚刚恢复元气的百姓手里搜刮走他们的每一分血汗钱来充作粮秣消耗。

所以,他在派出探马细作,充分了解南汉国情之后,大胆地决定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根据自己的条件,集中优势兵力,凝聚成一只重拳,直取岭南,逐个击破。

这么做的风险是,如果对方调度得宜,这支远征军很可能被四面包抄围歼,或者敌军据守城池,以逸待劳,而宋军却要疲于奔命,如果不能一举成功,就要士气低落,惨败于岭南。

但是从他掌握的情报来看,南汉朝皇帝昏庸、朝廷糜烂、士气低迷,虽是以逸待劳,又有地利、人和,也很难组织起象样的反抗,如今看来他的判断是对的,不效仿秦皇汉武,他一样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当然得意不已。

“已拿下了贺州,已拿下了贺州!”赵光义兴奋不已,仔细想想南汉地理,赵光义便振奋地道:“太好了,接下来,就可以通过越城岭道直取桂州了。”

赵匡胤像个孩子似的笑起来,他摇摇头,向胞弟神秘地笑道:“不然,不然,你再猜猜看。”

“不是取桂州吗?”赵光义惊讶地道:“怎么可能?这可是自北向南的捷径啊,取道越州岭道,可以避免先西后东的长途跋涉,此其一也;这一路皆是水运,方便运输粮草辎重,此其二也;桂州乃五岭要冲之地,若克此城,则如入无人之境,此其三也。为何不取桂州?”

赵匡胤说道:“二哥,汉国战舰,尽出于桂州,而且桂州又是岭南门户,如此军事要地,焉能没有重兵把守?我们兵寡将微,长途运送军需粮草时间久了又恐接济不上,不能直取其要害的。”

他放下筷子,走到御书案旁取过一卷画轴,在桌上摊开来,赵光义走过去,赵匡胤指点道:“二哥你看,潘美取贺州之后,汉国北部防线被一刀两断,彼此难以呼应。为兄再令潘美就地取材,督造战舰,大造直取广州的声势,待汉国集重兵于广州之后,则奇袭西线的昭州,昭州一旦得手,桂州就成了孤城,那时再从侧翼攻打桂州。”

赵匡胤道:“北线、西线先后易主,那时潘美就可以挥军疾进,直取汉国东线的连州、韶州、英州、雄州,到那时,汉国都城番禺就是朕的囊中之物了。”

他拿起玉斧,在地图上挥洒着,这时向前一挥,踌躇满志地道:“汉国一旦到手,唐国与吴越覆灭可期,再接下来……”他的双目微微眯起,玉斧移到地图北面幽云十六州的方向,轻轻地叩了叩,眉宇间露出一片煞气。

就在这时,一个小黄门儿走了进来,把拂尘一扬,躬身施礼道:“官家,三司使楚昭辅有要事求见。”

“老楚来了?呵呵呵,请他进来吧。”赵匡胤笑眯眯地道。

他在后周朝做都点检的时候,楚昭辅就是军需官,两个人一向相熟的,如今赵匡胤虽做了皇帝,私下倒也没甚么架子,再加上今天他心情正好,竟然对臣下用了一个“请”字。

那小黄门急忙答应一声,躬身退了下去。片刻功夫,楚昭辅慌里慌张地跑了进来。

赵匡胤一见笑道:“老楚啊,瞧你火烧屁股似的,现在你可是朝中计相,遇事要沉着,呵呵,什么事啊,这般急着要见朕?”

“官家,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啦,哎哟,微臣见过官家。”

“行了行了”,赵匡胤不耐烦地道:“什么大事不好啦,你说清楚。”

“是是是,”楚昭辅咽了口唾沫,满头大汗地道:“官家,粮食要不够吃啦。”

赵匡胤一怔,失笑道:“怎么会?你家多少口人呐,朕给你的俸禄可不少啊,怎么就不够吃了?”

楚昭辅哭丧着脸道:“官家,不是臣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啦,是……是咱开封府一百多万口人的粮食马上就不够吃啦。”

赵光义听了也忍不住失笑:“老楚啊,你是没睡醒啊还是喝高啦?咱们大宋府库充盈,仓廪充实,怎么莫名其妙的这粮食就不够吃啦?”

楚昭辅重重地一顿脚,两只帽翅顿时上下呼扇起来:“官家、赵大人,老楚不是胡说,开封的粮食真的不够吃啦。你看你看,臣也是刚刚才知道,咱们现存的粮食只够吃到冬至的了,到时候河水结冰,粮食运不进来,全都要喝西北风了。”

赵匡胤一听就急了,赶紧问道:“老楚,你说话不要没头没脑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清楚。你……你个老混蛋,你倒是说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