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2 / 2)

加入书签

“有谢序宁在,就算被人残忍杀害的马之孝父母,再复活过来。”

“我也不会害怕了。”

这样凶残的灭门大案,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里,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乡镇周围数百里,人人自危,夜间房门紧锁,不敢外出,影响极其恶劣。

“我爸和谢叔叔,成天的加班。”

“为了能尽快破案,十天时间里,排查了上千人,对比的指纹和脚印,更是不计其数。”

“连顿热乎饭都顾不上回家吃。”

但凶手谨慎,反侦查能力极强。

警方调查毫无进展,即使父亲偶尔

\t\t\t\t\t\t\t\t\t', '\t')('\t\t\t\t归家,方惜亭吃饭时回头,做作业时回头,都看到他抱着厚重的案件资料,愁的头发都掉了大半。

“这案子持续调查半年多,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局里又有其他的案子要办,所以就被搁置了下来。”

“在这期间,谢叔叔和我爸没有放弃,只要有时间,就坚持调查,一直到省里的调任令下来,他们才无奈放手离开。”

“前段时间,马之孝回国,接触之下,谢序宁觉得他不对劲,于是又重新调取了当年的案件资料。”

“可我们还没来得及看,他就突然被人带走。”

“我只记得他离开前,提过一句,说是现场实际调查的证据,和马之孝提供的口供并不相符。”

其中主要提及的是,幸存者被父母锁到阳台,逃过一劫,但实际门把手上,却没有任何人的指纹。

“是什么样的人,会在凶案现场,那么谨慎的,特地抹去自己存在的痕迹呢?”

“除了杀人凶手会这么做,我真的想不出第二个人。”

“可是这样也不合理,如果凶手发现了马之孝,却不除掉他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或者是这扇门,本身就没有人动过,可如果这样,那马之孝就是凭空出现在了悬空的阳台门外。”

方惜亭当局者迷,有很多问题,完全无法用理智来思考。

顾清朗听完他那么多的疑问,男人拿手铺开多年前凶案现场的房屋图纸,仔细分析。

“其实我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比如你刚刚提到的阳台和指纹。”

“在正常情况下,父母锁门,把手留下指纹,当事人借此避开凶手攻击,保住一命。”

“这套逻辑很合理,实现度也很高,但实际把手没有指纹,那就说明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

“而如果是凶手将幸存者锁至阳台,再顺手抹掉自己进出的痕迹。”

“那么他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们的朋友马之孝和他达成了什么协议,为什么获救后,他不说实话。”

“他们是同伙吗?”

“另外,那处悬空的阳台空间,根据这栋家住小楼的设计建造。”

“有窗台、护栏、雨棚等助力物,即使不通过屋内被锁住的房门进出。”

“从三楼室外往下,或者一楼室外往上,都有可能性,难度并不高。”

连同样年龄的谢序宁,顶着大雨,套上不合身的宽大雨衣,顺着筒子楼的水管,都能爬上二楼拍他窗户。

相比之下,马之孝这边想要制造出一个自己被人反锁在案发现场以外的假象,也实在太小儿科了。

顾清朗说:“现在问题的重点,也是当年办案的瓶颈,是所有人都不认为,一名六岁的小男孩,他能制造出如此凶残的案发现场。”

哪怕是现在,脑海里但凡出现这样的念头,都会立即摇头否认。

所以在这几种猜测之中,极大可能是同谋犯案,只不过作案者另有其人。

“如果是凶手能和被害者家属达成一致,那么我个人推断,大概率是志同道合,双方出于仇杀,才会制造出如此血腥残忍的案发现场。”

“其中包括凶手为了误导警方,刻意使用利刃剪断防护栏,作出自己翻窗进屋的假象。”

“但实际这段防护

\t\t\t\t\t\t\t\t\t', '\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