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顺水人情,诸葛回归(六千字大章)(2 / 2)
刘备和诸葛瑾这次派他来,只是要他顺便防止袁家远期的分裂风险。郭图这种人掌权,虽然会导致袁家指挥错乱,但对于袁谭的上位夺权之路却是有益无害的。
所以诸葛亮就没有表示反对,默赞了袁谭的“饮鸩止渴”。
郭图投效袁谭成功后,看到诸葛亮居然又帮大公子想到了穴地破易京楼的策略,似乎很有机会为大公子再建新功。
急于立功的郭图也不肯闲着,就在后方一边到袁绍耳边夸赞大公子最近表现好,一边找机会潜移默化暗示袁绍放弃将来“放二公子袁熙治幽州”——这一切都是郭图自作主张,跟诸葛亮没关系,跟袁谭或许有关系,应该是袁谭默许的。
随着袁谭在前线献策看起来很有效果,袁绍的想法也开始动摇,结果袁尚一党倒是无所谓,但袁熙一党先跳了出来,想办法托关系进言想要扭转局面。
可惜袁熙手下的人搞内斗,完全不是郭图的对手。
何况郭图已经占得了先机,袁谭最近风头正劲,功劳也扎实,还有诸葛亮给他做形象设计和应对举止的设计。
最后,袁熙的重要幕僚韩珩,在为袁熙奔走斡旋的过程中,被郭图抓到了把柄,设计将其勾连罪状捅到了袁绍那里。
这韩珩是幽州代郡人士,帮袁熙联络各方的心腹,历史上袁熙后来当到幽州刺史后,就是封韩珩为幽州别驾,负责刺史的外事工作。但如今才197年底,韩珩地位并不高。
袁绍得知韩珩为袁熙上下活动、想要谋取“攻破幽州后外放袁熙治理地方”,顿时大怒。
袁绍的心态很简单:我是疼爱自己所有的儿子,但我的东西,我没说给,儿子不能自己拿!这种事情,是一个外人能上下勾连谋取的?
韩珩立刻被袁绍下令下狱问罪,袁熙也被暂时禁足反省。
而郭图因为这次成功,更加受袁谭信任——虽然原本最受父亲宠爱的三弟暂时还扳不倒,但把同样小透明的二弟先挤出局似乎也不错。
而诸葛亮听说这事儿后,也是乐见其成的。他的目的本来就是让袁家未来的分裂可能性降到最低,就算袁谭不能确保上位,但能从最多三分减少到最多二分,也是一种进步。
袁熙求外放案就算是这样告一段落了。
可惜,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一个普通人头上,或许是一座根本抵御不了的大山。
袁熙这样的大人物最多是禁足而已,其他袁熙、韩珩一派的小人物,却无不作鸟兽散,急于避嫌。
袁谭也在郭图的运作下,趁机悄咪咪接受了一批改弦更张来烧大公子冷灶的文士的投效。
其中中山郡无极甄家,就为了韩珩下狱一事,赶忙中止了四女儿甄荣和韩珩长子韩辰的议亲。
甄家如今其实也没多大势力,老一辈早亡,甄家兄妹的父亲生前只做到县令级别,所以祖上所谓的“数代郡守”也已经没落了。
说白了如今的甄家还远不如诸葛家的门第势力大。诸葛家上一代诸葛珪虽然也不算长寿,好歹做到了郡丞呢,比甄家兄妹的亡父甄逸的上蔡县令强多了。而诸葛珪之弟诸葛玄,好歹在乱世官位贬值后,做到了豫章太守。
甄家眼下只有长子甄俨在袁绍的大将军府里当个最基层的冷门曹掾——袁绍的大将军府,一共有二十五个曹,所以那些冷门曹的曹掾实在是不值钱,纯属解决世家子就业问题用的,毫无实权。次子甄尧则是尚不满二十岁,没有出仕,白身一个。
五个姐妹,前三个已经嫁人了,因为姿色还可以,嫁的都还算是冀州各地官员的子侄。四妹甄荣十六岁,刚刚在跟韩家接触,还没下定,韩家就出事了。因为四妹都还没嫁人,五妹甄宓就更没提上日程。
听说韩家出事、二公子一系有可能倒台,甄俨只能托关系求见袁谭,跟大公子解释,表示他们跟韩珩其实没什么交情,之前跟韩珩接触议亲完全是有眼无珠,现在已经划清界限,只求大公子别往心里去。
袁谭看到甄俨这这么谦卑,内心也是暗爽。加上他并没有见过甄家女眷,也就没生出歹心。
不过,倒是即将辞别袁谭的诸葛亮,听说了这事儿后,心中好奇,因为他记得,出发之前大哥一再暗示他“甄家可能有野之遗贤”,让他留心。
大哥关照了他那么多事,都是正确的,既然如此,就该听大哥的话、宁可错抓不可放过——反正这种卷入了派系斗争的失势小人物,捞一个也没什么成本。
于是诸葛亮就跟袁谭提出,说袁谭若是看着甄家老二心烦,不想让他在河北出仕,他倒是可以代劳,看看对方想不想去南方隐居。
袁谭正为这一个多月来没法感激诸葛亮而心存愧疚,难得听诸葛亮开口了,他当然不会有任何阻挠,说只要诸葛亮自己去跟甄家人说,他绝对提供便利。
诸葛亮就亲自找到甄俨,先问了案情前因后果,得知对方是因为怕被韩珩连累,想切断跟有可能失势的二公子的瓜葛。
诸葛亮何等智商,立刻就想到了一串说辞:“甄兄,你这等行事居然没有招祸,还真是命硬。”
甄俨倒也知道诸葛亮虽是客卿使者,但很得主公和大公子信赖,连忙向他虚心求教自救之法:“还请先生教我!我们甄家实在没想过卷入大公子二公子之争,都是被韩珩连累的啊!”
诸葛亮:“自古疏不间亲,二公子纵然一时失势,终究是袁公的亲生骨肉,禁足数月半年,反省够了,迟早会放松。你们现在急于和二公子和韩珩撇清关系,将来他们岂不嫉恨?”
甄俨:“那……难道不该跟他们划清界限?那大公子会嫉恨我们么?诸葛先生,据我所知,你不是该跟大公子关系不错么,为何会……”
诸葛亮:“我只是不忍尔等无辜孱弱之人,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你们如今的处境,大公子二公子任何一方腾出手来,稍稍流露出一点忌恨,就永无安宁了。”
甄俨:“那又当如何破局?请先生直言!甄家上下无不感佩大德!”
诸葛亮:“听说令弟还算有些才德,为今之计,还不如让令弟妹离开冀州,去往他处没有战乱之地隐居,以待时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些人只要生活在中山,就会时时刻刻提醒到别人。离开了这个漩涡,才有生路。”
甄俨想了想,似乎很有道理。而且以诸葛亮在袁谭那儿说得上话的程度,这番话就算没道理也得有道理,否则万一诸葛亮对袁谭进谗言呢?
虽然诸葛亮是光明磊落之人,问题是甄俨不知道啊。
最终,诸葛亮于十一月下旬向袁绍辞行,先顺黄河而下,并于十一月底从乐安港再次出海,乘着冬季的西北风,南下返航。
袁谭为了感激诸葛亮,又派了一些船护送诸葛亮,还送了诸葛亮大批金银珠宝,还把此前俘获改造的管承部海贼俘虏,都交给诸葛亮处置。
为了防止这些人在海上不受控,袁谭还动用自己的权限,从易京战役中抓来的公孙瓒军俘虏里,挑选了数百人愿意跟随刘备、跟随赵云的,由赵云收编后作为押运。
所以诸葛亮来的时候不足百人的队伍,回去已经多了好几条船,总人数有近千人,否则怕是连袁谭送给他的礼物都扛不走。
另外,出于感激诸葛亮帮他杀了管承的恩情,虽说青州海寇还没彻底消灭,但袁谭也表示,愿意为将来刘备军的海船经过山东半岛北上贸易,提供通行许可和补给便利。(海盗们大头目被杀了还会推举其他头目,之前袁谭只是为了在袁绍面前出风头,才在献上管承首级时夸大了战果,把管承之死说成是青州海寇覆灭)
如此一来,刘备军以后就可以跟辽东公孙度做生意、购买辽东战马了。
刘备军因为丢失了徐州北部地区,根据地位置被南压到淮南,骑兵部队补充已经越来越困难,全靠打袁术的时候缴获一些战马,以至于如今刘备加诸葛瑾,骑兵总人数不过才两千多人。
打通了袁谭的关节,允许借助山东半岛港口靠岸补给、并且不被当地驻军拦截,刘备一下子就多了一条门路。
当然,除了金银财宝俘虏和买马渠道,诸葛亮还有最后一项他自己并不以为意的微不足道收获,那就是把甄家二公子甄尧以及两个妹妹,单独弄了一个船舱送回南方。
虽然至今为止诸葛亮还是不知道大哥的深意,因为他跟甄尧也聊了两次,发现对方几乎就是个草包,大哥也不知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
这种被权力争夺漩涡挤跑的小人物,失去了家族关系网络,也不像是有别的人脉价值的。到了江东的话,吴郡四姓哪个都比这种外来户有价值吧。
但大哥在诸葛亮心中积累的历史信用实在太深厚,哪怕暂时不理解,他也要先坚定执行。
南下的航程倒是非常顺利,大约腊月过半,诸葛亮就能回到广陵郡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