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节(2 / 2)

加入书签

最先需要解决的, 就是这个沙棘汁,到底要怎么生产的问题了。

所谓怎么生产,其实就是产品的定位, 这决定了之后的价格、营销渠道和方式。

本地人最传统的处理方式是两种:

硬压出来, 直接喝。

硬压出来, 加热了之后喝。

跟直接吃沙棘的区别不是很大。

在加工工艺上, 可以称之为“鲜榨”, 跟街边摆摊卖的橙汁、甘蔗汁是一个意思。

现在卖果汁的路数是浓缩还原果汁, 也就是在收水果的时候, 先榨汁, 再脱水, 让它变成浓缩果汁, 到了灌装车间之后, 再加水稀释, 加糖调味, 然后再往里兑各种防腐剂、添加剂。

这种最便宜, 平均下来成本一瓶是两块多钱。

缺点是味道不对、含糖量太高不健康。

以前大家都没什么钱, 什么健康不健康的, 好喝就行了。

还有两种高贵的压榨技术, 一个是非浓缩还原技术,又叫nfc, 俗称“原榨”,这种保质期很短,而且很贵,以及中途还是有高温杀菌过程, 虽然是瞬时超高温,但超高温遇上维生素c, 还是难免变味,也会流失营养。最高贵的是冷压,江湖人称hpp,不用高温杀菌,用高压杀菌,微生物不是被烫死的,而是被600帕的高压给压死的。

味道好!营养好!保质期够长!

问题是:贵得要命。

考虑到保质期等等损耗因素,计算下来,同样剂量的浓缩果汁不超过十块钱人民币,冷压果汁可能得两百块钱人民币。

之前厂里很穷,压根也没想着能卖出多少东西,当然挑最便宜最省钱,保质期最长的浓缩还原果汁生产工艺。

路菲菲找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四大一线城市,十几个二线城市的居民消费数据,发现现在人均饮料消费价格还是很低。

几大城市的商业街虽然有一些连锁奶茶店,但都是小打小闹,成气候的店一家都没有,事实上,到2012年左右,奶茶行业才开始井喷,之前最多是同一个老板开三四家,已经很了不起了。

路菲菲跟市里和厂里一次又一次的开会,讨论商品最后到底会在哪里销售的问题。

路菲菲拿出数据给他们看:“进商场超市得有人去跑,还有得有人负责终端促销,不然这么多果汁,消费者肯定第一时间是拿自己习惯的东西。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拿出这么多人力去做。

还有一种是在高档面包店和咖啡厅里卖,但是那些地方走货量肯定不高。

靠走量赚钱,跟靠走高单价赚钱,是两种不同的宣传方式,看你们怎么想了。”

走高单价,就是要把这东西衬托得特别稀缺、高贵,喝得起它的人都是精英白领。

走量广告的场景,就是合家欢,在任何场合,都能来一杯。

虽然十分不舍高单价,但是厂长本人是销售出身,对自家产品是个什么档次心里非常有数,他说:“沙棘果是高产量作物,还是走量吧。”

路菲菲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又问他们对投放广告的平台、宣传方式有没有指定的要求。

如果是普通的小厂,路菲菲会告诉他们:“听我的就行,我说投什么平台就投什么平台,我说发什么稿就发什么稿。”

但是现在涉及到了特别要脸的阶层,他们会不会觉得投在什么地方降格调,会不会觉得用什么词影响了身份和形象……

市里和厂里都没什么概念,反问路菲菲如果不想打电视广告,都有哪些宣传方式。

路菲菲愣了一下:“不想?”

此时,最高大上,最不会出错的宣位方式,绝对是:疯狂发电视广告,只要打开电视,一定能看见。

最好能在《新闻联播》倒数计时、《天气预报》开始之前的时间段,

在央视的“四大黄金时间段”投放广告,号称“每天往央视里投一辆桑塔纳,开出来一辆奥迪”。

高投入!高回报!为了当“标王”,大家抢破头。

然而……是沙棘厂不想吗?!

是甘肃省想低调吗?

还不是没有钱。

市台和省台的广告费倒是能出得起,就是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他们首先排除的就是——血贵的电视广告。

路菲菲:“嗯,那方式还是很多的,现在有很多网络上的社交平台,包括在企鹅群里发链接,这都算。”

市里领导摆摆手:“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具体的措施我们不管,你看哪种好,就用哪种,我们只看结果。”只看结果的领导,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不会指手划脚。

坏处是不讲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最后结果做错了,中间过程对了也不给分,也没法甩锅给其他人,说出错的原因是某长某书记这么要求的。

对于不想承担太多责任和压力和的人来说,不是好事。

路菲菲则很乐意这种合作方式,她也是只看结果的人,对没人对自己的工作指指点点感到非常舒适。

确定自己只要交结果就行的路菲菲,彻底放飞自我了。

产品定位好了之后,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外包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