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无迈斯纳效应(2 / 2)

加入书签

对超导材料进行超导测试,对于他来说,这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领域。

而看一份材料,是否是超导材料,最核心的指标莫过于它是否具备‘迈斯纳效应’,他第一项做的,自然是这个。

然而遗憾的是,在前后折腾了的数次后,徐川确信自己分配到的这块复刻出来的kl-66材料,并不具备迈斯纳效应。

毫无疑问,第一次的复刻实验是失败的。

当然,他也并没有就这样直接放弃和否定,在随后的时间中,他陆续对这份合成出来的材料进行了磁场、电阻、临界温度等多方面的测试。

最终确认了他手中的这份材料具备一定的抗磁性,只是相当微弱。

至于电阻、在前后数次降低温度进行测试时,发现它在250k(约-23c)的时候,电阻率陡降,但降低不到零。

而在7.1k时,材料的电阻会再次急速下降,无线接近于零电阻。

这份结果,基本符合了计算材料模型对kl-66做的测试。

在室温下,它没法表现出超导性,只有当温度降低到7.1k的时候,才会展现出超导性能。

然而这毫无意义,7.1k温度下,能实现超导性质的材料很多很多。而且在这份材料中,铅的超导临界温度就是-265.95c(7.2k)

这种情况下,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种临界温度转变到底是材料本身的,还是里面的铅的。

完整的将所有的检测按照标准做完,徐川脱掉了手上的实验手套。

如果单从他手中的这份材料来看,kl-66材料是室温超导体的希望已经破灭了,也让他叹息了一下。

不过对一种材料进行验证,这不是一次复刻实验就能完成的。

偶然因素有很多,如果需要保证复刻实验没有误差的话,至少要做三组以上的对照。

等待了一会,另外两组检测结果也出来了。

从检测结果来看,对迈斯纳效应的观测全都失败了。

按照标准流程复刻出来的三份kl-66材料,全都不具备迈斯纳效应。

不过让徐川有些惊讶的是,其中编号为‘二号’的材料,表现出了类似于南韩那边发出来的视频抗磁性半悬浮效应。

虽然后续的检测证实了这只是一种抗磁性,但依旧引起了他的注意。

要是能找到这种抗磁性的机理,说不定还能有一些其他的发现。

另一边,实验室中,看着手中的检测报告,樊鹏越笑着道:“看来这次可以好好打一波那些南韩网友的脸了。”

三组由不同人员制造的材料,全都未检测到迈斯纳效应,可以说这种kl-66材料是室温超导体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极点。

“打脸?啥情况?”实验室中,另一名做超导检测的研究员柴僳有些好奇的问道。

樊鹏越笑了笑,道:“咱们老板之前不是公开了模拟计算的结果么,表示这种kl-66材料更有可能是一种强磁材料,而非超导体。”

“然后南韩那边的人就不服了,各种表示不服骂人。”

“要是他们在自己国家的网上骂骂也就算了,还追到了咱们国家这边来了,不信你打开围脖,β乎软件看看,现在网上杠成了一篇。”

“有站咱们老板的,也有站对方的,吃瓜群众更是不少。”

“反正现在有室温超导材料的话题,都挺热闹的。”

闻言,柴僳有些忍不住皱眉问道:“不是,我就想知道,根据计算做出来的结果判断,这有什么不服的?还骂人?”

樊鹏越笑着道:“正常,南韩那边的老传统,也是那边的老习惯了。”

“毕竟咱们和南韩那边关系比较‘微妙’,互相看不起对方。再加上那边有一部分的极端群体比较疯狂,眼里容不得沙子,喜欢追着咬人。”

听到这些,正在看检测报告的徐川好奇看了一眼,而后从口袋中摸出手机,默默的打开围脖,搜索了一下kl-66相关的话题。

【阿西吧,这个崽子在胡扯什么!】

【一定是在羡慕我们的室温超导材料,眼红所以诋毁?】

【一份模拟计算的结果而已,我们可是真实进行了超导测试的,磁石可以稳定的悬浮在kl-66超导材料上,这不比那所谓的计算有力多了?】

【我很怀疑,那位徐教授是不是为了保全自己手中高温超导材料的地位,才这样做诋毁的。毕竟我们的kl-66一出来,以后恐怕就没人买他的材料了。】

在围脖的一些热门视频下,的确能看到一些‘熟悉’的话语。

不过这些话语基本都被国人喷成了筛子。

在喷人这方面,大概没有那个国家的网友的战斗力能比得上国人了。

“这三份复刻实验的报告的电子版发我一下。”

扫了一下围脖上的热搜,徐川抬头朝着樊鹏越说了一声。

对面,大师兄樊鹏越笑着点头应了一声。

这次又有好戏看咯。

虽说这些追着喷的南韩网友已经被国人网友喷成了筛子,但不得不说,这种行为,的确挺恶心人的。

因为一份不同的意见,追到其他国家去狂骂,大概也就那个国家的人能做出来了。

如果是其他学者,大概理都不会理这些消息。

但换成他的这位老板,如果他没看到也就罢了,现在看到了,在结果出来后不回应一下,就不是他的性格了。

现在复刻实验结果已经出来了,完全符合模拟计算的结果。

想着那些在网上喷米共的南韩人在看到这三份复刻实验报告后脸上的表情,他就忍不住想乐。

你说你们去喷谁不好呢?来喷这位。

最关键的是你们自己在科学领域造假过多少次,自己心里就没点笔数么?

05年的时候,被誉为世界三大学术造假之一的‘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成果’纯属有意捏造。

15年的时候,学术界‘最大造假案’也在南韩发生,当时还有近两百名教授被送上了法庭。

怎么,这才多久?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