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不吝夸奖(1 / 2)

加入书签

第220章不吝夸奖

“我听张组长说,侯科长暗中调阅了当年刘冠军案的全部资料档案。”王韦忠压低了声音说。

刘冠军一案虽然已经有了结论,但案件本身存在诸多的疑点,很多地方逻辑上都说不通,证据也不够充分。

方如今猜测,案件当年之所以会草草结案,多半是的在侦破中触动了某些大佬的利益。

现在,这个案子重新被提了起来,说明上层的势力又出现了新的重组和洗牌,或者是为了打击政敌暗中收集对方的黑材料。

当初方如今接触这件案子的时候,就感觉到,复杂的不是案子本身,而是案子背后的权力角逐。

介入其中,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历史上确实有一些小人物将大人物拉下马的例子,比如西汉赵尧盯上了御史大夫周昌的位子,通过巧妙地把握刘邦对于立储的一系列心理,一顿操作,直接就把周昌从御史大夫的位子上赶下去了。

又如周勃做丞相的时候,甚是得意,结果被袁盎抓到了小辫子,袁盎循序渐进地引导汉文帝对周勃改变看法,这才导致了周勃的下台和陈平的上台。

但是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小人物被高层的权力斗争中粉身碎骨。

方如今可不想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张鑫华这些话应该是有意让王韦忠透露给自己的,方如今长吁一口气,看来手头上的这些案子的节奏还是要好好地把握一下。

张鑫华听了之后也是十分欣喜,有想到方如今给侯科长的印象会这么好。

四十分钟后,一座宅子里的,松井派来的年轻人用力在八仙桌上拍了一巴掌,道:“很好,看来我们之前多有的猜测都是正确的。”

张鑫华虽然已经不在其位,但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此案的进展。

张鑫华也是十分的无奈,他跟吴剑光接触的时间也不短了,对吴剑光的为人十分了解,侯科长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

这个案子也是他最放不下的,在临城站这么长的时间,临走之前最后一个案子却没有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些都是时常厮混茶馆的人,平日里包上前排的一张桌子,叫上点瓜果梨桃,尤其是瓜子那是绝对不能缺的,弄上一壶好茶在那里,一坐就是半天。一边听书,一边吃瓜子喝茶水,人生好不惬意!

“从闫建波自杀的现场,我们挖出了崛部隆一,也就是二十六师的参谋林一博。不过和闫建波配合进行暗杀的杀手,以及‘鹞子’从上海带来的情报却是不知所踪。”

刚刚高升就挖老东家的墙角,张鑫华实在是抹不开这个面子。

年轻人不由地微微皱眉。

“我这边的案子还没有结案,想必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把我调过去吧?”方如今猜测。

田树林在说书的行当里也是小有名气,自从他来了之后,茶馆的生意就好了很多。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是皆大欢喜了。

就在他离开之后不到三分钟,巷子的另一端有人影一闪,旋即就消失不见了。

王韦忠点点头:“处座对近期咱们侦办的案子很感兴趣,这一点侯科长自然会有所考虑的。”

他当然对方如今也丝毫不吝啬夸奖之言,何况方如今的表现确实非常优异!

他接着又说道:“不瞒您说,我也是有意将他带到南京本部历练一番,可随着他手里破获的案子越来越多,站长肯定越来越不肯放人了。”

他的目光在面前的一众手下脸上梭巡,在场的大多数都比他年纪大,但一个个都是神情肃然,丝毫不敢有不敬之意。

在这方面,他不得不留个心眼儿。

此人名叫田树林,人短小精干,口齿伶俐,又多读过几篇古书本,文化底子较好,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不需要拜师学书套子就能自己看书上场讲说。

侯科长冷笑了一声:“你不用替他遮掩,我和他在本部共事过一段时间,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了解吗?哼,从来都是争功委过,一切以利益为主。”

侯科长皱眉道:“算了,不说这些乌七八糟的事了。你看那个方如今怎么样?”

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侯科长在南京本部也是个比较傲的角色,能够让他夸别人可不容易,而且还是毫不吝啬地夸奖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由于都是压着嗓子,所以发出的声音有些参差不齐。

张鑫华听了也是深有同感,唏嘘不已。

侯科长无奈地说:“鑫华,有时候就是这样,能力强并不一定能上位,还要看机缘。就凭着吴剑光之前的表现,不撤职查办就算是烧高香了。”

张鑫华知道他说的是“鹞子”一案,忙道:“侯科长,那个案子的确是我们思虑不周,以致在中间出了岔子,鑫华难辞其咎。”

如果将来在案件的侦办过程中踢到了铁板,他侯科长自然可以全身而退,但是自己呢?

那这么说来,昨晚侯科长的突然到来隐隐有着考察的意思。

“没错!当初吴副站长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的确是奇案妥当,方如今当时也是为了自保,他说的线索我们这些老特工都忽略了。说实话,这行干的时间长了,脑子有点僵化了,遇到事情总是凭着经验,甚至是想当然,这一点还真得跟年轻人学学。”

侯科长收起笑容:“哼,南京本部那边也是世风日下,一个个追名逐利,争权夺势,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卑鄙无耻的手段都使得出来,稍稍获得一点成就,就得意洋洋,忘乎所以,搞得内部内耗不止,到处都是一片乌烟瘴气,哪有人想着完成先总理的遗愿。”

“按照甲计划实行!诸君低头去准备吧!”

临近中午,城东的一个茶馆当中,说书人正在吐沫横飞地讲着《彭公案》,前面的案几上搁着他特用小泡壶,旱烟袋等物,旁边还有一个惊堂木。

人们于紧张工作劳动之余,听听这类历史掌故,消除一天疲劳,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因此,他说的书目就有文言写成的《聊斋志异》《列国志》《三国演义》,或某个文人笔记类志怪小说。他说的其它大部头书,有《精忠岳飞传》《封神演义》《七侠五义》《水浒传》《施公案》、《刘公案》等。

昨晚说起来也是巧了,三浦和一外出找一名内应打探消息,侥幸躲过了王韦忠的围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