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这不仅是朱允熥的成功,更是大明工程学院的成功(1 / 2)

加入书签

第369章这不仅是朱允熥的成功,更是大明工程学院的成功!!

朱允熥他们这几个年轻人怎么也算是皇家子弟。

本来应该到最为昂贵的酒楼当中去庆贺一顿。

但是他们并没有。

他们只是坐在这普通的酒馆里边点了普通的酒菜,就坐下来庆贺。

不是他们没钱。

也不是他们节省。

而是他们学会了什么叫做平易近人。

什么叫做我即便是非常高贵的贵族,可是我依旧可以以平民姿态与普通人交往。

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要省那么点钱,而是觉得在哪里只要有朋友,只要开心,就可以坐下来喝酒聊天。

就像陈寒教育他们的一样。

人最高贵的不是钱大手大脚,而是贵在心灵。

贵在那一份可以明知道普通百姓有的人愚不可及,可是我们依旧要为了这些愚不可及的人而奋斗,这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贵族贵在哪里?

贵就贵在,有危险,我们线上。

有困难我们来解决。

这才是真正的贵族。

当陈寒在学校里面宣传这种精神的时候。

这些一个皇家子弟一开始是发愣的。

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什么。

因为很多时候皇家子弟拥有的东西已经全部都拥有了。

钱他们不愁。

权力他们也不愁。

所以他们就很梦幻,活得不真实。

为什么朱有墩要去追求戏曲?

就是因为有一个爱好支撑着他,可以度过那无聊的贵族生活。

然而到了陈寒这里,他才发现陈寒跟他讲的与自己所理解的不一样。

当初他学习戏曲,不是为了所谓的高尚的情操,

不是为了为了陶冶自己的兴趣。

就是找个事情做。

可当陈寒告诉他,你可以通过戏曲编排有趣的故事,告知天下的人,如今大明王朝的变化。

让他们跟上时代,让他们在寓教于乐当中,明白现在的变化。

让他们不再蒙昧,让他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而你正在做的事情可能会改变整個大明王朝一部分人的格局。

你会让老百姓们看到,原来大明王朝是这样变化的。

原来这些戏曲当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当陈寒告诉朱有墩这些的时候,朱有敦感觉到自己的眼前打开了一扇大门。

那扇大门背后闪烁着光芒。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

于是他带领着许多跟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僚甚至长辈,一起研究当前的发展。

一起将当前的改变,融入到戏曲当中,果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老百姓们不再觉得那些戏子只是娱乐众人。

也不再觉得那些戏子低贱。

因为他们从戏子唱戏里的过程当中得到了许多启发。

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就这一点来讲,朱有敦的人生也是成功的。

而朱高炽更是如此。

说实话,他在燕王朱棣那种高压的教育之下活得是小心谨慎的。

从后来的历史记载当中也能看得出来。

燕王朱棣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

而且很喜欢在战场上驰骋。

可是朱高炽恰恰是个胖子,他没法像燕王朱棣那样翻身上马,驰骋疆场。

故而并不得燕王朱棣的欢心。

他只能小心谨慎地活在自家老父亲的光环之下,

同时还要忍受二弟三弟对他的奚落。

然而到了大明工程学院之后,朱高炽才发现自己,在研究科技发明这一块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

他看到那些机械,就感到那不是普通的零件在转动,而是像音乐的音符那样的欢快,那样的动人。

他沉浸在其中,做出了之前不敢想象的成就。

他获得了一声接一声的赞美。

比如他带领着团队攻克了碎砖机筛选的机器。

他的这个发明,让那些干活的工匠,不再受粉尘病的困扰。

因为不需要人工亲自去筛选那些碎料。

直接就可以水流自动化。

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困难。

在这一刻他得到了空前的成功,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

在那一刻他才明白,来到大明工程学院才是他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他必须要感谢自己家父王,把他给送过了大明工程学院,这才是他应该来到的地方。

朱继喜,朱尚炳更是如此。

他们曾经被称作废掉的一代,只是等着接住自己父王的位置而已。

可现在不一样了。

他们被寄予了厚望。

寄予了改革变法的厚望。

寄予了今后要创造出更多好东西的厚望。

虽然如今朱允熥代表大明工程学院,用一盏煤油灯敬献给太子殿下,获得了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臣的一致好评。

从此朱允熥可以一飞冲天,获得许多人不可能得到的荣誉。

但对于朱高炽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朱允熥的成功,也是他们大明工程学院的成功。

因为他们知道,今后会有更多人关注大明工程学院。

也会有更多的人发现,原来大明工程学院能够创造如此好东西的,这些人都是非常年轻。

就比如朱高炽,这些人里朱高炽是最大的,只有区区的十九岁而已。

可是他却已经非常的成熟,独当一面。

甚至可以带领团队领导所有人。

朱高炽表现出来的才能,已经让他成为了人上人。

就这一点而言,朱高炽也是非常的荣耀。

甚至他能够预感到,等一下自己回到在京城的燕王府之时,一定会受到自己父亲的表扬。

这是他很期待的一件事。

这也是这一次他父亲回到京城给太子祝寿,他最期待的一件事。几个年轻人互相地敬酒,诉诸衷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