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亮家底!大明那二十多年,到底是怎(2 / 2)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根本不可能把黄金、白银真正地用作于宝钞的准备金。
从这里就可看得出来,可能根本不是朱元璋故意不用准备金。
有可能是因为,在整个元朝末期之时,真正有钱人的那些家伙,早已将黄金、白银藏了起来,加上被元朝撤离带走的那些。
大明建国之后,简直就是一穷二白。
这些黄金白银如果真的要应付整个天下百废待兴的局面,根本应付不来。
夏元吉在看到这么一点黄金白银之后,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赵勉这样当部堂的会这么难了。
也知道为什么这些个官员们,一个个的根本不阻挡宝钞的印发。
因为如果不印发宝钞的话,估计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夏元吉没想到大明现在的情况居然如此的紧急。
更没有想到,大明王朝偌大的土地上,只有这么一点黄金白银。
难怪每年的课税只有那区区的两万。
难怪这么多年来,白银价格居高不下。
这不就是原因所在吗?
宝钞如果不超发,根本阻拦不了北元南下,根本无法像现在这样的休养生息。
夏元吉一开始对朱元璋的政策曾经抱有嘲讽的意味,觉得皇帝陛下这些年来干的都是些搜刮老百姓们的事,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可当他在库房检验黄金白银之后,才终于明白朱元璋的苦心。
或许朱元璋不是一个特别完美的皇帝。
又或许朱元璋也没有那么好的经济头脑。
但是朱元璋很明白,在那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他没得选择。
夏元吉这个时候甚至都有点理解,为什么当初的朱元璋一定要定都在应天,而不是直接到北平去,毕竟那里是元朝的大都。
现在想来是有道理的。
因为在元朝撤离的时候,早已将周边所有能刮走的东西全部给刮走了。
把整个中原地带的黄金、白银的储蓄都给拿走。
之后留给大明王朝的,就只是这么一个烂摊子。
朱元璋在开国之后,他们君臣一起能把这个烂摊子支撑到现在,太不容易了。
他们没办法拿到更多的黄金、白银之后,就只能去印发宝钞。
夏元吉一开始不能理解,但现在,当他们来到了库房就明白了。
不是朝廷不愿意拿出黄金白银去给百姓们兑换。
也不是朝廷一定要将所有的黄金白银都从老百姓们的手上给抢走。
而是因为迫不得已。
夏元吉沉默了,户部尚书赵勉这个时候倒是非常的淡定。
他们这些一个经年老吏,在朱元璋身边混了这么多年。
又看到这么少的黄金白银,其实那时候就已经明白,要做事就只能是一错再错下去。
看到夏元吉在库房的台阶上坐着,有点颓丧,年轻人的脸上的意气风发,这个时候也收敛了许多之后,赵勉呵呵一笑,走了出来。
“把库房锁上!”赵勉对着守库房的官兵说道。
吩咐看管库房的官兵把门给上锁后,赵勉走到了夏元吉的边上,拍了拍他的肩膀。
夏元吉回过头看向赵勉。
就见赵勉的脸上没有嘲讽,反倒是有一种,你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我们做事要小心谨慎了的表情。
赵勉现在是松了一口气。
之前他跟夏元吉共事的时候,一直被夏元吉给怼得灰头土脸。
但是夏元吉却并没有明白,像赵勉这样的尚书有多大的压力。
前面有郭桓案发生,现在又有天下如此多的百姓嗷嗷待哺,各种需要钱地方,就像是漏斗一样,任何钱都留不住。
他为什么要和兵部和工部去争夺那些徭役、差役。
如果手上真有钱的话,何必如此?
就因为要做的事太多,可是朝廷又没有钱,怎么办?不争不抢能做事?
赵勉坐在了夏元吉的边上,两个人就这么看着偌大的库房边上的围墙。
就好像是两只笼中之鸟,明明是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此的光亮。
可是呢,却无法飞出去。
没钱的困境,就好像是一座牢笼,把他们两个都给困住。
见夏元吉久久没有说话,赵勉终于是微微一笑说道:“年轻人,现在知道为何我们这一代人,在你们的眼里边就变成了市侩小人了吧。
能不市侩吗?
你自己看到了,这库房当中到底有多少黄金、白银。
这就是咱们大明王朝的家底。
你以为陛下不想让百姓们过得好一点吗?
你以为陛下就愿意用纸,把百姓们手上的血汗钱全都给换走?
你以为陛下就一点都不懂?
年轻人你们还是嫩了点。”
赵勉已经快五十岁了,在官场上历练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之后,他是比较透彻了。
一开始他不理解朱元璋的所作所为,他也不明白明明国家已经是百废待兴,为何还要打仗?
他也不理解为什么朝廷呢印钞局一天到晚没有停下来,每天都在印钱。
直到他当了户部尚书之后,他才明白是为了什么。
就是因为穷啊。
没有别的。
整个天下都是一穷二白的。
经历了元朝的各种搜刮之后,百姓们但凡是有一点贵重的黄金、白银都藏了起来。
朝廷想去收集,根本不可能。
即便是这十几年下来都用了强硬的手段,可是收集到的黄金白银又有多少?
这些东西之所以要藏在大明王朝的国库里边,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应付以后会出现的困境。
宝钞为什么坚持要用?
为什么坚持要印?
大家都看得到的问题,为什么就不去改?
难道是不想改吗?
……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