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2 / 2)
只要是说有什么疑难杂症,或者是普通的头痛脑热,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永远都是有余堂——因为,他们家专业啊。
而且方便。
虽然说,看大病得去姑苏本部,但是一般的小问题,在家里附近的有余堂药铺都能解决。
坐堂的伙计不但能够替你抓药,还能帮你看看药方子。实在搞不明白的,还能飞马跑去姑苏城外的有余堂医学院去问“专家”。
是的,薛攀甚至还把现代医院里头“专家”挂号那一套都照搬了过来。
反正,能用的法子,都是好法子。又可以迅速培养人才梯队,又能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还是很有些一举数得的意思的。
医学的投入和前期培养都是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花费很多的资源的,不过吧,薛攀有的是钱,张友士也有的是好点子,再加上那几位跟他想法差不多的医生同事朋友们,这种班底,简直就是无敌啊。
总之,姑苏城外的这个有余堂医学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薛攀就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要开个分部了。
当然,首选肯定是京城,毕竟,或早或晚,他们肯定得进京城发展的。
而且,京城的资源也是最顶配的——别的不说,就康师傅对医学院流露出来的那种浓厚的兴趣,也得看明白人家的眼色吧?
这玩意儿不错,给朕也整一个?
小薛,你的,懂?
虽然说,康师傅一句话都没有提,但是那种强烈的渴望和热情,已经从他的眼神里迸发出来,几乎都要形成实体了。
况且,人家本来就是最大的金主爸爸,还能有啥话好说呢?
薛攀表示,不感动,不敢动,您老说了算——哦,不用说,小薛也必须办。
正好这个节骨眼儿上,林如海升了官儿,薛攀跟着他一起被康师傅召进了京城,那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啦。
有余堂医学院京城分院,开起来啊。
几乎是从扬州出发的当天,薛攀就开始给张友士写信。就算再忙,也必须十天半个月内至少写一次——内容,当然就是邀请张友士老师来京城开分院。
继续发挥他老人家的专业,为有余堂医学院京城分院的建设,贡献光和热。
薛攀这边儿写得是真情实感、热情洋溢,但是吧,张友士老师那边儿却十分冷静,甚至有点儿冷漠。
基本上,薛攀写三四回,人家也不一定回复一回。
便就是回复也一定是先回复姑苏那边儿医学院的情况——什么今儿遇到了什么疑难杂症啦,今儿又收治了几个病人啦,今儿种植基地又出了什么新品种草药啦,制药工厂那边儿又产出了多少新药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