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长安事变!楚世昭被桓盛吓得目瞪口呆!(1 / 2)

加入书签

第108章长安事变!楚世昭被桓盛吓得目瞪口呆!

先登是何意?

古时攻城,一般最先登上城头者,谓之‘先登’。

所以能够被派遣出去执行先登行动的部队,往往都是敢死队。

这活儿,一般的部队过来真干不了,伤亡一旦过大,那是很容易出现溃败。

现实不是数据,真实的战场上出现伤亡,即便是精锐部队,都会因为士气溃败而逃亡,尤其是在古代这种很难产生信仰的时期,不可能说一万人执行一个必死的任务,他们就干脆一股脑冲过去,一万个人不要命地打到底了。

给你打到全军覆没,他们都不退后一步!

就这么说吧。

在这个年代,如果你能有一支这样的队伍。

他们还有着很好的武器装备,不错的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吓人了。

别说打十万个没有过军事训练的新兵了。

十万个有一定作战经验的老卒,恐怕都不敢和这种军队碰一碰。

而敢于做先登之事的人,往往是军队之中最能打的一批人,就算这些人是为了钱财而刀尖舔血,但他们至少敢豁出命去猛攻。

袁绍势力够大吧?军队够多吧?

他能凑出来干这种苦活的精锐,也不过千人。

但很多人根据一些史记,经常会把三国时期麹义所率领的先登部队,理解为一种独属于袁绍麾下大将麹义的特殊兵种。

这点显然就不对了。

先登这种类型的军队,那是每个诸侯手里面都有的,只是唯独麹义率领的先登部队是最为勇猛的。

楚世昭这次提供转职的类型,就是一支和麹义同类型的兵种。

而先登这个词,就已经包含了死士的意思。

不是死士,谁敢干先登的事啊?

但武士这个词,才是这其中最特殊的。

武士,这可不是东瀛专用的名词,原先是中原王朝兴起的职业,早期指代的是诸侯列国中的的贵族,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打仗是贵族阶层的事情,所以只有贵族才能习武成士。

到了时间推移后,武士就一般就指代着的是勇力过人的武夫,在武艺上,属于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的。

这点,楚世昭在训练这种中府将士的时候,是有对应性的各类尝试的。

楚世昭不是在练兵,而是在练将。

不断地在训练这些中府新军将士的面板。

在数值面板上,楚世昭想要让整支中府新军的军事素养超过其他部队一截。

俗称培养数值怪。

只要我的小兵个人能力足够强,单独拎出来一个能打你三个,那他就是精兵。

这是楚世昭的思路。

而且,楚世昭有个更长远的谋划。

他想培养一个千人级别的中低级将官部队。

因为像韩顾、蓝殊、李瑾这种能达到金色将卡水平的高级将领,是可遇不可求的。

难听点,一个人的能力和天赋是有天板的,当一个人到了一个难以提升的阶段,可能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天赋有限。

在天赋之外,才是时机问题,没有大战场的空间去提升能力的机会。

如果真能批量生产金色的将卡,楚世昭上一次模拟推演,那就可以尝试了。

值得一提的是.楚世昭一旦培养出来一支千人级别的中低级将官部队,相当于拥有了一支十万人级别的军团骨架。

足以拥有一个能够听从你号令的大军团。

凌统当年给孙权断后掩护所用的三百亲卫,差不多就是这种类型的。

但是凌统为了保护孙权可以安全撤退而全部打光。

这件事情最离谱的还不是这个。

最离谱的是,凌统死里逃生,一个人跑回江东,孙权这个贱种给凌统授予了三千个新兵供凌统使用,还自认为给凌统的待遇不错,假惺惺地说:“逝者已逝,只要公绩活着,还怕没有人吗?”

楚世昭要是凌统,恨不得一刀捅死孙权的妈。

凌统这三百个亲兵,是他爹凌操留下来的家底,凌统就靠着三百个亲兵挡住了威震逍遥津的张辽数千魏军的追击。

而这三百个亲兵,同样是凌统往后统领大军团的资本,有这个三百人,凌统可以驾驭上万人的军团,这些亲卫,就是凌统在大军团里头可以安排的中低级将官。

全部战死,等于说凌统往后就是孙权帐下的光杆司令,孙权授兵给凌统用,而凌统没办法拥有实际的兵权。

父亲留下来的遗产没了,那些亲卫的家眷还要找凌统讨个说法,面对那些人,凌统还说不出话来,最重要的是凌统没了这三百人,凌统往后在江东也很难有什么话语权,给孙权卖命到这种地步,前途没了,念想没了,身边的亲近之人也没了。

活活给凌统抑郁死了。

如果楚世昭手下的只是三千中府新军,他能办到什么呢?最多就是能让自己在面临死亡之前更加体面一些。

但是,这三千中府新军,变成了模拟推演里所说的——‘先登武士’,还具备不错的综合素质,拥有中低级将官的潜质,那情况就能反着来了。

该害怕的应该是长安之中的那些王侯公卿了。

楚世昭最爱玩的就是自己的命了。

【永晋二十九年九月,你亲自找到了桓盛,告诉他,自己非常需要一批质量较高的甲胄。】

【桓盛神色凝重地对你说道:“兹事重大,明公可曾对其他人说过?”】

【私制甲胄,尤其是那种精良的甲胄,那可是‘谋反’的死罪。】

楚世昭心道一声坏了。

牢盛跟了楚世昭好几次模拟推演,换算下来,也是跟着楚世昭好几辈子了。

所以楚世昭下意识就把如此重要的事情,拿出来跟桓盛商量了。

可是,他们如今还没有建立那么深厚的关系。

要是牢盛通风报信,楚世昭肯定是落不着好的。

【你淡淡答道:“未曾。”】

【“明公如此作为,到底所为何事?”桓盛眸光到了这个时候,却是微微发亮道:“您这是想要谋反不成吗?”】

【你到了这个时候,叹了一口气道:“为图自保尔,若是大兄登基,以如今的境地,恐怕本王迟早是死路一条。”】

【“我愿助公,共图大事也!”桓盛立刻说道:“我在长安外,有一处田地,我等可在庄园的后苑训练兵马。”】

【桓盛这些日子在朝堂之中,屡屡受到关中士族的排挤,王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让桓盛几乎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艰辛,而他心中也很清楚,一旦楚世煦登基,清算桓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如今的他,与你更是同乘一艘船,风浪一起,先落水,后落水,谁都不可避免,若是晋王死,他桓氏如何能够幸免呢?】

【“臣下在这庄园的附近,早早就修建了厚墙环绕的地穴,在这之下,更是有一处打造军器的打铁铺,巧用饲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桓盛说到这里,又问道:“殿下,您这三千中府新军,军心可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