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人心(2 / 2)

加入书签

老实说,放几年前真没几个人这么搞。

同时也从侧面说明,这个世道变化太快了,人们的观念每隔几个月、一年就受到一次冲击,然后对以前无法接受的事情习以为常。

大晋威望日衰,陈公声望日隆。

克复邺城之后,如果能稳稳占住,那么他的声望将上一个新台阶。

梁芬自认为是大晋忠臣,但他现在对改朝换代也没有以前那么排斥了。

至少邵勋这个人能打胜仗对吧?

多少年了!曹武、王堪、王旷、宋抽等人在对阵匈奴时接连不断惨败,始终无法克制住匈奴骑兵,让洛阳陷入危局。

邵勋救了很多次洛阳,在公卿士人中积攒了很多好感。

他们是天下声音最大的一股人,如果他们为邵勋歌功颂德,那么改朝换代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邵勋的声望,真的是他一刀一枪挣来的,和王夷甫完全是两回事。

“去汝南之官后,尽心做事吧。”梁芬收拾心情,说道:“豫州诸郡国是陈公的根基。其他地方可能叛离他,豫西诸郡不太可能。他将来提拔任用官员,也一定会着重看看有没有豫西任职的履历。汝南大农,很多人求都求不来呢。”

“是。”傅宣应道。

去汝南当官,那是真的深刻打上陈公烙印了。

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他的人。

说难听点,如果陈公失败,被人清算的话,傅宣也会受到影响,甚至遭受灾祸。

所以,他只能尽心做事,以关西士人的身份,安抚好迁徙至汝南各地定居的关西流民,并让他们扎下根来,自食其力,渐渐能提供赋税人丁,成为陈公可以直接调用的力量。

而他的这种念头,说明了一点:他对陈公主导改朝换代并不排斥。

“台臣不知道攀上了谁的关系,入朝为官了,问他也不肯说。”梁芬又叹道:“他功利心太重了。”

“台臣——也不是纯臣吧?”傅宣小心翼翼地组织了下语言,问道。

“他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梁芬摇了摇头,道:“他想利用天子,谋个一官半职,多半是太守之类。但这个时候搅和进去,非常不明智,唉。”

傅宣默默点头。

他对阎鼎的印象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厌恶。

他要找死,只能由他去了。

“宫中情形如何?”傅宣问道。

“还能怎样?”梁芬不知该哭还是笑,只听他说道:“天子笼络了一帮幸进之辈,却一事无成。王衍、庾珉等人可能还会给几分颜面,卢志却咄咄逼人。天子受了气,就只能——”

说到这里,叹息一声。

傅宣明白了,也跟着叹息。

“世道那边能招募到人手吗?”梁芬又问道。

“不好说。”傅宣有些担忧地说道:“关中太乱了。即便是不打仗的地方也很乱,看见外人过去,满是恶意。若招诱成功,群胡带着一家老小穿郡过县,十分招摇,沿途也不易筹措粮草,太难了。我当年认识的几个好友,而今大多不知去向,想通过他们帮忙都很难。”

“老夫帮你们一把吧。”梁芬沉默片刻,说道:“但正如你所说,故人在不在也不好说。”

“多谢梁公。”傅宣郑重一礼。

他知道,梁公纯粹是看在他们傅氏兄弟的份上帮忙的,也是送他们一份大礼,以便在陈公面前有拿得出手的功绩。

陈公太渴望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了。谁若带着数千骑投奔过去,只要不死,将来的富贵难以言说。

谢完梁芬之后,傅宣忍不住说道:“明公赋闲在家,浪费了这一身才学,委实可惜。”

梁芬瞟了他一眼,道:“一世晋臣,当有始有终。”

“可现在还是大晋天下啊。”傅宣说道:“明公只要不入幕,州郡之职有何不可?”

梁芬不答。

他不知道大晋天下还能维持多久。

想当初,克复邺城的捷报传回京城后,那可真是一片欢腾。很多人奔走相告,说匈奴要亡,他们终于不用受祸害了。

以此观之,邵勋的名望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程度。

可能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但将来呢?

洛阳城,就快要不是司马家的了。

“早些回去吧。”梁芬起身道:“邵勋怕是一时半会回不了河南了,后方之事,多用点心。这个天下,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别出岔子。”

“仆谨记明公教诲。”傅宣行礼道。

或许,梁芬方才说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北方士人的态度。

从齐万年之乱开始,十八年了!

大家已受够了战乱之苦,迫切希望重回太平盛世。

邵勋势头非常好,有极大可能消灭匈奴,一统北方,很多人都不希望他出问题,再受第二遍苦。

这大概就是人心向背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