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第155章 定海神针铁?治水两脉,鲧和禹(2 / 2)
少年有些疑惑。看吕不韦这模样,在史书上只提过一嘴的郑国好像大有来头一样,水工也能天下闻名吗?
“先生为难之处,除了母亲,也与郑国有关?”
吕不韦心中略微欣慰。
不谈夫人,弟子机智就回来了,听一句话就能抓住重点了。
“八成都是在郑国身上。”
嬴成蟜好奇心起来了,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
“请先生言之。”
吕不韦沉思片刻,思考从哪里开始说。
片刻后,张口说道:
“公子没听过郑国,总听过禹王吧?”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上古圣王之一。”嬴成蟜答得极快。
吕不韦颔首,道:
“公子所言不错。
“禹王为王以前乃是司空,专司治水。
“禹王为王后,要处理天下政务,事务繁忙,不能专管治水一事,这治水的本事就找门下最擅治水者传了下去。
“从此禹王治水之法代代单传,以一根铁棒为证,其名号为定海神珍铁。
“这一代执定海神珍铁者,便是郑国。”
听到这里,嬴成蟜抬手示意师长先停下,面露古怪。
吕不韦闭上嘴,用探询的眼神看着弟子,不觉得这里有什么值得提问的。
嬴成蟜眨眨眼,比划着郑国称为量水器的那根铁棒,咽了口唾沫,不确定地说道:
“定海神珍铁?”
“是。”吕不韦点头,这有什么惊讶的?
“如意金箍棒?”
“公子是问定海神珍铁是用什么材质吗……是铁棒,不是金棒。”
“哦哦,我还以为是金的呢,禹王传人的证明嘛。”嬴成蟜打着哈哈,有些不死心地又道:“这定海神珍铁有没有被猴子抢走过?”
吕不韦对弟子的奇思妙想很是无奈。
弟子脑子里的想法有时候会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譬如那个标点符号,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奇奇怪怪。
“没有,那定海神珍铁重一百三十五斤,什么猴子能拿得动。”
“真没有猴子的事吗?孙悟空?齐天大圣?”不死心的少年不断试探。
这都说的什么啊……吕不韦更无奈了。
但见弟子很认真很期待的样子,叹了口气在脑海仔细思索,片刻后道:
“孙悟空,齐天大圣,我没听过。
“但公子若非说猴子的话,与水工有关的,还真有。”
嬴成蟜瞪大眼睛,一下子就精神百倍,就听师长继续说道:
“由于水工多精擅水性,在水中比在地上还要适宜,灵活的如同一只猴子。
“所以水工有一个别称,水猴子。”
少年略有失望地“哦”了一声。
自见到赵公明以后,他还以为能见到孙悟空呢。
片刻后,他就调整过来,轻笑一声。
他记得赵公明的来历有一说就是在秦朝,见到了也不奇怪,也不是什么神仙人物。
孙悟空,想什么呢?
小说没有完全通过想象的,吴承恩根据历史取材不太正常了吗?还能真蹦出来一个猴哥?
吕不韦在旁边看的一头雾水。
不知道少年情绪变化在哪里,怎么忽然失望忽然欢喜的。
不是在聊郑国吗?这才刚起个头,重要的还没说到呢啊。
嬴成蟜注意到师长神情,轻咳了两声,扭了扭身子。
人在尴尬的时候总喜欢做些不必要的小动作。
他板着脸,认真道:
“弟子乍一听定海神珍铁,有些兴奋。
“想到这和九鼎同是禹王所铸造,是不是能抢过来证明是正统,有足够名义进军中原。
“当初武烈王要是不举雍州鼎而是去抢定海神珍铁,那我秦国此刻是不是就能一统天下了。
“情难自已,遂多问了两句。
“师长继续说,成蟜不打断了。”
吕不韦茫然了。
[这物件抢过来有甚用?证明是正统司空?拿着它给列国治水吗?]
[九鼎是王之礼器啊,怎么能相提并论的?]
[而且武烈王不死,昭襄王哪里能为王?公子你这一支哪能从小宗入大宗。]
[真要如公子所说,现在哪里有公子你呢?公子你不会被人称君子称久了,真按照君子要求自己吧……]
吕不韦略显担忧地看了看得意弟子,君子可治不了乱世啊。
他闭上眼睛清除杂念,重整思绪,沉声道:
“天下治水共分两脉。
“一脉是禹王的父亲鲧所传,广为流传。
“一脉就是禹王所传,也就是郑国这一单支。
“两脉的区别,就是一个在于堵,一个在于疏。
“天下治水者,包括巴蜀的李冰,都是鲧这一脉,用的是堵。
“郑国这一支,虽然一直受到列国礼待,走到哪里都有一席之地,但从禹王传下来就几乎没被用过。
“公子是不是产生了疑惑,堵不如疏是早就听闻的道理,为何没有国家用禹王这一脉治水。”
嬴成蟜连连点头,这确实太奇怪了,他完完全全不能理解列国怎么想的。
鲧治水不利,被尧帝处死。
鲧之子大禹治水,定九州,铸九鼎,得天下。
这不很明显一个错误答案一个正确答案,千年以前古人就证明过了,为什么都去选错误答案?
嬴成蟜本就不轻视古人,自从见过诸子当中的几个后对古人更是另眼相看,他不相信这千年来的古人全都是蠢货没一个聪明人。
这其中必有隐情。
他精神提高,神态更为认真。
这副模样让吕不韦宽了一些心,点点头,道:
“尧帝时期,水患尚是列国的最大威胁。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的恐怖传说,一直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直到现在,中原大地的山水格局,中心处仍然是湿热多雨,河流纵横,水量丰沛,林木葱茏。
“公子要知道,旱涝虽然都是灾害,但洪水之害远远大于干旱之灾。
“自禹王治水之后,天下有了‘益水’之说。
“益水者,可用之水也,列国建国的时候开始不避开大江大河,而主动寻找水源。
“但是,益水之说只是听上去好听。
“哪个国家要是真的完全建造山泽之中,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譬如楚国,大泽连天,江川纵横。
“天下百来国时,楚仅仅一个云梦泽,便相当于中原几十个诸侯国。”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