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我爹是吕布358(2 / 2)

加入书签

然而,便是高顺撤了人,寿春也是如鲠在喉的。他们盯着高顺的大军,十分难安。

杨弘之意是既已受了屈辱,不如与高顺合作,全力退外敌要紧。可是他这般想,底下人并不这么想。

杨弘的意思是代价出了,屈辱受了,一定要得到最大的回报,才能对得起此番所受之屈辱。他是能屈能伸的意思。

可是他底下人,却恨杨弘,擅专主公之命,而引外狼入内,一时不满者喧嚣直上,不满的情绪像一堆干草,随时积累,再积聚下去,随时能够燃爆。

这个局面,其实特别的危险。

杨弘又来见袁术,袁术道:“先驱外敌,再图内恶!外有三狼不除,便无暇无空除内恶。要以大局为重。虽被驻军,然也并非无有转机!”

“吾也是此意,”杨弘道:“然而眼下主公抱病不能主事,若人心不服,只恐会出乱子。”

袁术一听,带着病容,心中微沉,道:“果真如此?!”

杨弘点头道:“此事只恐还需主公方能压制,弘有心无力,只恐会有闪失。”

袁术一听,心里也急了。

杨弘继续道:“倘城内自乱阵脚,以往所有布局全被打破,内乱一攻,寿春,如何自保?!”

袁术剧烈的咳了起来,道:“升帐,术有话要吩咐下去。”

杨弘道:“主公身体可能受得住!”

“受不住得也升帐,”袁术眼底沉沉的道:“得叫他们知道,术还未死!他们且翻不出天去!此机要之时,谁敢作乱,术定不饶!”

杨弘知道真是这个时候越是人心不稳,就越需要杨弘出来稳定人心,因此便道:“是!”

当下便升帐,传达命令要说话。

袁术此时非要升帐不可,就是要表示一个信号,表示他还没有死的信号!他是要稳定人心。因为做为淮南之主,他自己的身体,若是平日病了,倒也无妨,若是在面临选择继承人,或是如此大的危机的时候,他偏偏病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袁术此时哪怕真的病的快要死了,也必须要站出来告诉大家,他还没死,还没有树倒猢狲散的时候,谁敢作乱?!

袁术哪怕现下真的不足有自保之力,然而,做为上位者久矣,到底也算深谙为主之道。

因此,支撑着身体,到底是将暂时浮躁的人心给暂时压下去了。

杨弘看了看众人的表情,心中却极沉重,因为他知道,这到底只是暂时而已。

以往袁营中所有的问题,人心的离散,偶尔人才的离开,只是陆续的,然而眼下,这些剩下的人中,到底是集中到一个时间去爆发,还是已经在各自思量着奔前程,谁也不知道……

如果袁术并没有与吕布有妥协,也许这些人哪怕拼死,也会守住寿春,也不会有怨言。然而一与吕布和,还如此屈辱,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屈辱和愤怒还能压抑多久!

吕布啊,吕布……天下有几个人愿意与他狼狈为奸。

袁术谮号虽然背着妄逆之名,然而似乎比起与吕布盟,都不算什么了一般。

杨弘喃喃道:“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寿春是保全了,可是人心也有了异处,这大概就是代价吧……”

所有的事,不是没有代价的,这就是代价,这就是势弱的代价,这就是当初围徐州后的代价。

杨弘只能打起精神,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先驱外敌,再解决内部的驻军问题。

他只求人心同一,然而眼下这再发酵下去,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长史,”主薄李丰来了,道:“刘备的书信。”

杨弘心中一动,拆开看了,又递与李丰看了书。

刘备在信中只是问候了袁术的病体,他欲来护佑寿春,再来探病,又问能否可进城一见主公。

从信中看当然看不出明显的意思,可是对他们来说,这意思还能不明显吗?!

“恐又是一个趁火打劫的,此人与吕布倒是完全不同,然而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李丰哂笑道:“他也意欲进城。”

“请神容易送神来,”杨弘道:“然而,此时何不借势?此人与吕布必不能相容,他所来者,是谋寿春,是谋吕布,说是看主公病体,然而所图者,谁又不知呢?!可是,此种之境,也许可稍借之势尔。”

李丰沉默了,突然悲从中来。何时,强势的淮南,沦落如此之境了?!

刘备身边带着的是关羽,广陵却是张飞在留守。张飞再三承诺定不会再喝酒误事,二人这才带着兵马一路往这边来,一出城就先发了书。

张飞先前丢过徐州,如今若是再连广陵也守不住,他是真的不适合再当战将了。所以张飞这心里还是有数的。加上连番在吕娴处受过气,性情虽还暴躁,但现在好歹是平静了很多,稳重了很多。守城之要,到底是能守得住了。

况且真正的战力核心几乎都在淮南一带,广陵暂时无恙。倒也不妨事。

“兄长,”关羽带着马到河边饮水,道:“早有霜,晚有结冰,天气越来越冷了,只恐会落雪。”

刘备看了看天色,道:“只恐明年前,淮南已定。”

关羽道:“听闻元龙带着徐州的司农官种了一大批新的食物出来,十分珍贵,一直在府库中未动,说是来年做粮种的,也不给人吃,只不知是何几种物什。兄长,听闻产量极高。徐州百姓原本是极不敢冒险同种的,然而当初从下邳移去的百姓信任官府,如今粮种虽还未种下,来年也未到,然而却已经按着人头分下去了,只等来年便可直接从府库领去种下……”

刘备也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接过关羽烤好递过来的猎物肉,坐着休息,道:“备也一直在关注此事,听闻曹营使者,想探听都没能探听出来,而且想买些回去,然而,并没有买得到,徐州官府对此看的极重。连曹操都关注到消息,徐州又十分神秘,只恐其中有要紧之处。我虽去信问过元龙,然而元龙在回信中,并未提及此事,想必是有机要之处,并不方便提及……”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