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开启点映(2 / 2)
他充分发挥出演员的歌舞潜能,娜奥米·沃茨,汤姆·克鲁斯都贡献了精彩的发挥,初入好莱坞的凯瑟琳·泽塔·琼斯也表现了自己成熟的演技。
他还赋予监狱探戈、操纵媒体等片断高超的视觉创意,绝对让影迷过瘾。”—《洛杉矶商报》。
“创新般的歌舞片体验,从未在看歌舞片时,有憋尿的感觉,但《芝加哥》做到了,深度和爽度都有。
深度不是歌舞剧的特长,因此《芝加哥》能有如此针砭时弊的主题和多姿多彩的人物塑造就算鹤立鸡群了。”—《芝加哥太阳报》罗杰·艾伯特评。
如果说这些报纸和影评人的评论,还有公关造假的可能,那当看过《芝加哥》的圣丹斯电影节观众也是一致好评,就很说明问题了。
和多伦多电影节中老年观众居多不同,圣丹斯电影节的观众和它一样年轻。
年轻人现在就爱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观点,于是《芝加哥》的观众口碑随着网络就开始扩散出去了。
“三位主要演员的表演都很值得拿一座小金人!
而且像这种节奏紧凑,全程无尿点,镜头还那么讲究的电影真的不多了。”
“这个哪怕跳出歌舞片这个类型也是很绝的一部电影啊!各种镜头切换很厉害!木偶剧那里真的讽刺意味拉满又很好看!还有几个女犯人诉说自己故事那里!!!”
“完全值得走进电影院去看,看过的我保证你们不会后悔,没看过才会后悔一辈子。”
“个人心中将歌舞编排与情节推进结合的最好的电影,我已经20分钟没听popsixsquishahahcicerolipschitzhehaditcoming了,浑身难受……”
“楼上的,你为什么能发语音?”
这些少数在圣丹斯电影节的观众的评论,就像一颗石子,猛然的丢进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浪花。
小吉伯特这边水军都还没发动呢,影片就在观众的口口相传下,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
这就是网络宣传的优势,不再具有以前的局限性,口口相传只能局限在看过的观众身边的社交圈子。
因为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分享在网上,使得更多素不相识的人也能从看过的观众口中了解到影片的样子。
这个年代,互联网舆论萌芽不久,网上的人们都很单纯,很轻易就相信了这种口口相传的口碑。
但《芝加哥》确实值得相信,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还在展映,影片在北美院线就开始了点映之旅。
“嘿!埃文斯,你真的不去看吗?”
在纽约,巴彻·鲁兹打算去看《芝加哥》的点映场,但埃文斯表示不感兴趣,不想去看。
埃文斯摇摇头道:“不,伙计,这是歌舞片,我不想去看,我不感兴趣。”
“可是,这是小吉伯特执导的歌舞片,还有汤姆·克鲁斯,还有娜奥米·沃茨。”巴彻·鲁兹说道。
“就算是小吉伯特亲自跳舞,我也不感兴趣。”埃文斯表示拒绝,他真的不感兴趣。
巴彻·鲁兹见状,只好一个人去看了,放弃了劝说埃文斯一起去看的想法。
实际上,虽然现在看过影片的观众在网上给出一致好评,但歌舞片这个题材,还是限制了很多观众的选择。
听到歌舞片就会有种应激反应,下意识的就不想去看影片,这是人之常情。
这也是《芝加哥》没有直接上映,而是展开点映的原因之一。
巴彻·鲁兹一个人去纽约一家独立影院看点映场次,这里正在点映《芝加哥》和《莎翁情史》。
巴彻·鲁兹看得出来,哪怕是独立电影,单就号召力而言,《芝加哥》明显比《莎翁情史》高多了。
想想也是,这可是汤姆·克鲁斯啊,约瑟夫·费因斯怎么能和阿汤哥做对比。
同样的,格温妮丝·帕特洛虽然成名比娜奥米·沃茨早,但现在也无法和娜奥米·沃茨相提并论。
更不用说,还有一个从身材和颜值都碾压格温妮丝的凯瑟琳·泽塔·琼斯了。
再加上小吉伯特本身的号召力,哪怕约瑟夫和格温妮丝的绯闻都炒作出花来了,也无法改变自己关注度不如《芝加哥》的事实。
不过对《莎翁情史》来说,现在关注度输一点其实问题不大,重要的是奥斯卡能不能赢。
巴彻·鲁兹并不关心这些问题,他走进电影院,完全就是冲着小吉伯特的名声,和对他的信任。
结果巴彻·鲁兹就在影院有了一次爽翻天的体验,那种爽感从脚底升起,直接冲到天灵盖。
原来,歌舞片也能拥有不输给商业大片的爽快表现。
是他错了,他怎么能狭隘的认为小吉伯特会拍摄一部过时的歌舞片,《芝加哥》带来了全新的歌舞片体验。
回去之后,巴彻·鲁兹激动的晃着好友埃文斯的肩膀:“伙计,你不去看真的太可惜。这部影片非常精彩,无与伦比,我敢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歌舞片。”
埃文斯被摇得有些头晕,对巴彻·鲁兹的话有些半信半疑:“你该不会是骗我的吧?”
“骗你?”巴彻·鲁兹好似被踩到尾巴一样,立马应激反应:“我不会骗你,你去看。
要是不好看,我把那天酒吧认识的火辣女孩的联系方式给你。”
埃文斯这下子信了:“那好吧,明天我们一起再去看一次,不过那女孩的联系方式还是要给我。”
“一言为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