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第458章 美丽的雨景(1 / 2)

加入书签

第458章美丽的雨景

李义府行礼道:“臣领命。”

言罢,向陛下递上一卷书。

李承乾朝着骆宾王笑了笑,稍稍点头。

阳光朦胧地照在关中大地,骆宾王跟着老师的脚步,又时不时回头看看陛下的背影。

“老师,陛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

担任过巡察御史,有人说自己是陛下信重的臣子,可能只有李义府心里清楚,此前自己只见过陛下一次,那时候陛下还是太子。

这不过是他第二次见到陛下。

还有些寒意的空气中,李义府长出一口气,在空气化作一团雾。

骆宾王问道:“看起来陛下很信任老师。”

李义府笑着又拍了拍他的后脑勺。

骆宾王也是咧嘴一笑。

李承乾依旧坐在安宁村边,看着村中的风景。

薛万备站在一旁,目光扫视四周,担心会有人刺杀当今陛下。

因现在支教与士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过了半刻时辰,远处走来一个身影,正是当今的太上皇。

李世民穿着厚实的旧衣裳,见到儿子在这里,问道:“来这里做什么?”

“来看看父皇。”

“怎么?苏亶又来找你告罪了?”

李承乾摇头道:“倒是没有,在洛阳犯事的人都发往西域种树了,其实也无妨,他们越闹,就会有人去辨经。”

李世民坐在一旁的石头上,从儿子手中拿过萝卜,也啃着问道:“现在支教每年要去多少银钱?”

“算上各处崇文馆与支教建设,每年去两万贯吧,其实也不算多,当各地的崇文馆与支教书舍都建设完成之后,成本会一年一年少,对儿臣来说压力不算大。”

李世民笑道;“就算这么点银钱,你就能掌握天下学子,于社稷来说这是最好的买卖。”

对集权来说其实这也是很好的买卖。

父子俩都是皇帝,十分清楚教化天下的成本有多大。

上一个用极小成本来教化世人的手段,是天人三问。

大唐的本钱是近些年积攒出来的,若与大军平叛的成本以及或者说是内战造成的损失来看。

支教一策,对朝中来说确实是以最小的成本,换取了最大的利益,给朝中降低了难以想象的成本。

换言之,用东征与西征的成本来换算,支教付出的几万贯,的确算不上什么。

李承乾道:“其实成本可以更低,儿臣还是希望支教之策更为完备些。”

说着话,李承乾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图,这张图是以长安为中心,支教天下各地。

“父皇,辽东,河北,两淮,江南两道,晋阳,以及未来的岭南与关中以西,当这几个重要的地点建设好崇文馆与支教书舍之后,朝中成本会更少。”

言罢,李承乾又递上一卷书,道:“这是李义府给的。”

李世民接过书卷,看着上面的内容。

“其实中原各地还是有很多聪明人的,儿臣看了书卷上的记录,世家的残余势力依旧是学识渊博的,他们甚至能够盘算出朝中每年收粮,每年支教需要付出多少银钱。”

“更有甚者,觉得朝中已是入不敷出,撑不住几年,待朝中真的撑不住了,他们就会清算朝中对他们做过的事,会报复。”

李世民扶着后腰站起身,道:“朕要去烧地了,你自便。”

李承乾点头,“嗯。”

不多时田地里出现了火光,一缕缕白烟在田地里升起。

李承乾多看会儿父皇,便起身回宫。

现在早朝比以往晚了很多,李承乾回到宫中,再换一身衣裳,再去太极殿早朝也来得及。

李世民戴着斗笠走出村子,秋收与夏收两季的粮食都收完之后,便去附近的村子看看,看看周遭的村子现状如何。

一个老农笑呵呵道:“伱又来了。”

李世民道:“我从隔壁村子来。”

“老汉我记得你,这附近几个村子谁不知道,你们安宁村总是有权贵人家在走动。”

李世民没有否认,而是点着头。

老汉又问道:“是家里人在长安为官?”

听着对方朴素的猜测,李世民解释道:“我儿子在长安为官。”

老汉又道:“那你儿子一定在朝中位高权重。”

焚烧之后的草木灰随风而下,李世民拿下斗笠拍去草灰。

老汉道:“当年某家跟着大将军们去打吐谷浑,某家的大儿子在青海道折冲府任职,小儿子在书舍读书。”

李世民询问道:“大儿子成婚了?”

老汉摇头道:“某家儿子年才十七就跟着大军去打吐蕃了,今年回来了,过了上元节又走了,待他下次回来就让人成婚。”

“姑娘选好了?”

“嗯,咸阳县的姑娘,那边人家比我们富庶。”

又有几个老汉走来,李世民与他们谈着话,听他们谈着现在的闲话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虽说这些老汉识字不多,说话也是很朴实,还会开一些荤玩笑。

李世民也乐在其中。

这位太上皇一点也不像当年的天可汗了,怎么看都像是一个会与人讨价还价的老农。

长安城的烦心事还是很多的,晋王揍了张晦之之后,张玄弼又来辞官,被李泰给劝住了,让他留在了文学馆,继续发光发热。

至于洛阳发生的事,还有人觉得现在的朝中早已入不敷出,甚至觉得维持不了几年。

他们多半是从陛下一直以来的简朴节约主张看出来的。

如果朝中足够富裕,皇帝会这么简朴吗?

对这些人短视且不愿意去看大唐全貌,甚至自以为是地判断,李承乾全当没听过这些事。

就像是烦心的虫子,时不时冒出来,只要出现了打死就好,无非就麻烦一些。

朝中也不想因这种事浪费人力与物力。

李承乾穿着粗布手套,将玻璃装在了一个个木框上。

见状,李渊摇头道:“这么值钱的东西,你要装在窗户上真是浪费。”

“都是烧出来的,对孙儿来说不是这么值钱。”

言罢,玻璃在木框上已装好了,而后亲自装在了武德殿的墙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落地窗。

装好之后,阳光照入了殿内。

李渊笑呵呵道:“真亮堂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