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朱棣:永乐?!(2 / 2)
“满朝文武没一人知会朕。”
“原来是在看朕的笑话!”
“你俩,也想看朕的笑话是吧!”
朱高炽一个滑跪,双手撑着地,颤声道:
“爹,儿子没这心啊。”
“当初您定了基调,意为永世安乐。”
“文武百官皆觉此意极为合适。”
“再者说那方腊也不是皇帝……他这算不得数。”
朱棣面无表情的盯着自己这个大胖儿子。
“太子,你可真是朕的好儿子啊!”
……
【方腊首先攻陷睦州,杀死官兵一千多人。】
【此役令官兵丧胆,附近的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也纷纷被义军所攻克。】
【参加起义军的大都是被苛捐杂税与石纲折腾的家破人亡的低层百姓,他们对鱼肉百姓的官吏十分痛恨。】
【所以每当抓到地方官员时,都以酷刑处死,或将其肢解,或挖肠掏肺,或乱箭射死,让这些官员受尽苦楚而死,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怨气。】
【但是对于某些清官,起义军还是另眼相看的。】
【像休宁知县麹嗣复被俘后,来自休宁县的义军将领对他说:公身为县令,有善政,前后官员中没有一人比得上伱,我岂忍心害你?】
【遂将其释放。】
……
{休宁自古出贤人,这个县令为休宁百姓认可,不容易。}
{可见官员是好是坏,人心自有公论。}
{想起一句大名鼎鼎的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古往今来,处在最底层的中国百姓并不糊涂。}
{善给善报,明正是非。起义造反,绝大多数是被逼无奈,官逼民反。}
{方腊起义啊……如今富裕的浙江人民估计很难想象当时百姓的困苦。}
{七山一水二分田,古代老百姓主要靠种田生活,政府横征暴敛,起义也是难免。}
……
【不到三个月,起义军控制睦州、歙州、杭州、婺州、衢州、处州等六州五十二县。】
【杭州是两浙重镇,它的的陷落让徽宗君臣大为震惊。】
【宋徽宗被迫下罪己诏,废除石纲,宣布免除起义地区三年田赋。】
【与此同时,命宦官童贯为宣抚使,率领中央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共计十五万人,杀向浙江。】
【宋朝最精锐的部队,除了中央禁军外,就是陕西、山西一带防备西夏、契丹的驻军,又称西军。】
【可以说,宋徽宗是把宋朝所有主力都调去讨伐方腊军了。】
……
大唐。
“他们真的好爱宦官。”
坐在小凳子上,靠在长孙皇后身边的小李治双手托腮小声道。
“而且这一幕怎么也这么眼熟呢?”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斜睨了他一眼。
可不眼熟吗。
安史之乱也是调西北之兵平乱啊!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用带着铁甲的手套摸了摸身上的重甲。
看了眼天幕,臭骂一声:
“你也不怕西夏联合吐蕃反攻!”
“有病吧你!什么都要学朕!”
杨玉环抱着果篮,嫌弃的瞥了他一眼。
什么叫心虚,这就叫心虚!
随后一双美目又含着期盼的看着眼前空地。
“高将军!再给朕拿副皮甲!”
“直娘贼!亡国都亡的像朕!”
……
【公元1121年正月,宋军赴浙时,方腊军正进攻秀州,遭到宋军的两面夹击,损失惨重,退守杭州。】
【此后宋军相继攻下杭州、衢州、婺州等地。】
【方腊率部众二十余万退守青溪帮源洞,在宋军与地方官军的夹击下镇压,方腊所俘。】
【八月在开封处死。】
……
{鲁智深擒方腊!}
{武松擒方腊!}
{韩世忠擒方腊!}
{折可存擒方腊!}
{究竟谁擒的方腊?}
{《水浒传》是鲁智深生擒方腊,武松独臂擒方腊见于《林泉野记》,小说故事不用在意。}
{唯有韩世忠与折可存这两不好判断。}
{韩世忠是依据是苏州灵岩山存有的《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和《容斋逸史》等材料的记载。}
{折可存则是依据《折可存墓志铭》,现保存在西安碑林。}
{上面记载着方腊是折可存俘获的,史学界也普遍认为是折可存俘获方腊是有可能性的。}
……
【方腊起义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
【时间不长,地域也不算广阔,但死于战乱的人口却高达两百万以上。】
……
后唐·明宗时期
李嗣源一时迷惑了。
“这就结束了?”
下面三人同样惊讶。
就这场面,怎么看都是黄巾、黄巢啊!
天下其他地方居然这么安静?
郭威一下明白了!
他一下子看向赵匡胤。
幼年赵匡胤迷茫的看着他。
“文人得势,没有出谋划策之人。”
“武人压制,没有趁势而起之人。”
“只单凭那些百姓闹不大。”
“你小子真是天纵之才!”
小赵连忙摇手。
“不不不!我不是!我不是啊!”
……
大宋。
“两百万……”
赵匡胤眼前一黑,扶住了案石桌才没仰倒在地。
手上一紧,块块碎石掉落。
一旁喝着药缠着绷带的赵匡义往后缩了缩。
……
天幕上。
大宋疆域图悬挂于天。
东北之地新起一片国家,上书『金』
……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