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泰山:从今日天起,没人再能在我头顶上封禅!(1 / 2)
第361章泰山:从今日天起,没人再能在我头顶上封禅!
南宋·
“正统……”
赵昚叹口气,摸着一旁的石桌沉默不语。
高宗开国之初尚以夷夏大防、收复失地作为维护偏安一隅的正统合法性。
但随着岳飞身死,北伐成功的前景变得渺茫后。
所谓的正统性就只能以华夏血脉为正统之论了。
中原故地没了。
前朝法理也没了。
天子没有做成表率……
我们还有什么呢……
赵昚抬头望天。
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
大明。
“大宋……正统……”
朱元璋嘟囔着。
作为岁币用的银子多宝贵啊!
寻找银矿、冶炼银子多困难啊!
用百姓的钱买赵家的政权,皇帝不用出一分钱!
“你要是把这时间用来发展多好。”
“你说他们怎么想的?”
一旁的朱标沉吟道:
“孩儿观之,应与六国奉秦旧事相同。”
“他们怕了,而且自认自己是天朝上国,中原正统吧。”
朱元璋想不通他们凭什么沉迷在天朝上国的繁华梦里?
“仁宗时,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提高到每年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
“神宗时,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国家预算的十分之八,百姓的钱除了进贡就是拿来养军队。”
“还没喂饱辽国,党项人又来了。”
“范文正公在边境抵抗三年,可结局仍是求和。”
“宋每年“赐”给西夏银子、绢、茶等价值二十六万两银子的财物。”
“然后金国……宋徽宗每年给金国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外加一百万贯钱,还割让了几块土地。”
“宋朝本希望用钱买平安,岂不知岁币帮助了辽国、金国的发展,养大了两国的军队。”
“赔款、割地,这两件事不是治太平与天下。”
“而是埋祸乱与渐大!”
“他们还有脸提正统!”
朱元璋气的直拍桌子!
你要是努力点!咱还用认元朝当正统?!
谁知道不努力还罢了,越努力土地还越缩水了!
“他x的!”
……
大明·仁宗时期
“澶渊之盟使宋辽勉强维持了百年的兄弟之国关系,能各守疆界。”
“但这只是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宋朝从未放弃收复燕云的愿望。”
朱高炽一张胖脸没有一丝血色。
一旁的朱瞻基扶着他在庭院内慢慢走动。
“和隋唐统一朝代相比,宋人的天下观是复杂的,他们嘴里的天下有时是指实际疆界。”
“但更多时候,天下是指汉唐旧疆这样的理想范围。”
朱瞻基有点诧异。
“理想范围?”
朱高炽咳嗽两声,低语道:
“从宋朝开始,华夷之辩由实际的策略转为想象的秩序。”
“从真正制度上的居高临下变成想象世界中的自我安慰。”
“但天下之中和天朝大国的观念仍然支配着人们对世界的想象。”
微微缓了口气,朱高炽叹气道:
“这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宋朝君王不忘恢复中国强盛时期的疆域,尽管其衰弱的国力限制了其进攻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在面临极大风险的情况下,宋徽宗依然选择联金灭辽以收复燕云。”
“这是源于骨子里的执念。”
……
大清·雍正时期
看着正统二字,雍正想起一件事。
“宋、明,有夷夏之辨。”
“他们视汉人与满人有不可逾越的种族鸿沟。”
“圣祖爷虽崇尚理学治国,却在如何应对汉人夷夏之辨这方面并未提出新思路。”
弘历闻言,抬头笑道:
“还是阿玛厉害,称中国古圣人帝王都曾出身于“夷”,只不过是诞生地点和方位有所差异而已。”
“就此引申出的圣人不必出于一地的结论消除了这道鸿沟。”
“也解决了圣人只能诞生于中原文明之地,而不可能现身于北方蛮荒之区的漏洞。”
雍正捻着玉珠看着他,弘历收敛笑容。
“你知道此事的问题在哪吗。”
弘历点点头,又摇摇头,开口道:
“摆脱了蛮夷身份的羁绊,下一步就要开始着手解决如何加入中国正统这一难题。”
“但是如何加入……儿子不知。”
雍正将玉珠放在眼前的案桌上,抬头望着天幕若有所思道:
“朕其实也不知……到现在知道了。”
弘历好奇的看向雍正。
“我们要承认洪武帝的看法。”
“元朝是大一统,而且元朝的统治是承接宋朝正统而非辽金政权。”
“元朝可以合理接续到宋朝历史脉络之中,不应以其为非汉人政权而逐出历代正统之列。”
一点就透!弘历眼前一亮。
只要元朝进入汉人主导的正统谱系中。
那同为异族政权的大清才能具备相似的资格!
如果清朝接续的是辽金正统的话,那就完全丧失了与元朝大一统传承关系!
这样就落入宋明理学家预先设置的夷夏之辨的套子里!
“阿玛英明!”
……
天幕上。
赵恒戴着直脚帽,一身绛纱宫服安坐于金銮宝座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