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没天理啊。(1 / 2)

加入书签

天幕上,一名赤着上身的民夫正挥动手里的锄头,锄开地面。

画面抬高拉远。

放眼望去,蔓延到天际的无数民役开阔出一条宽广无比,绵延不绝的壕沟。

画面俯视大地,

镜头顺着这一条蜿蜒的壕沟不停推进着。

侧上方则展示着壕沟的长度。

十公里。

一百公里。

三百公里!

五百公里!

九百公里!

画面极速拉高!

一条从龙门开始,到长平、汲郡、临清关,越过黄河至浚仪、襄城,到达上洛的九百公里长堑浮现疆域上。

这条横跨关洛之地北部、东部、南部的堑道,拱卫着长安与洛阳。

……

【公元604年十一月初四,下诏征调发山西、河南三十万民夫,修建一条大型长堑。】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上的那条壕沟,敲着案几思索着。

突厥,齐鲁,江南。

一条壕沟防备三处地方,确实是有几分谋定后动之意。

不过……九百公里……

这未免有点急躁了吧?

……

【公元605年三月十七,东都洛阳城正式开工。】

……

洛阳,

一座周长六十七里的巍峨殿群拔地而起。

中心的大殿高二十丈。

十三开间二十九架!

雄伟壮丽,高大巍峨。

而西边一处倍大于殿群的园林更是极尽奢侈。

一座方圆十余里的人工湖。

湖上有三座相隔百丈,高十余丈的假山。

山上建有一座座道观。

湖上栈道湖亭相连,错落有致。

园林的北面有一条蜿蜒盘亘的水龙,依据地势高低,曲折跌宕,流进人工湖。

水渠经过之处,有十六座宫院。

堂殿楼观,极尽华丽。

渠上有形态各异的飞桥。

渠边有杨柳依依,修竹摇曳。

……

画面一转,

巍峨壮丽的宫城外。

数十万赤着上身的民夫正拉着石料木块,一步一步的向富丽堂皇的宫殿走去。

偶尔有人累的昏倒在地。

一旁的监督官吏们就扬起长鞭狠狠抽打。

有的被抽醒,则咬牙继续。

有的抽不醒,就扔到一边。

……

【洛阳东都,每月都从各地征调两百万民役。】

【其中土工八十多万,筑宫城七十多万,建宫殿墙院的十多万多万。】

【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各十多万。】

【为了修建宏伟壮丽的显仁宫等宫殿,从大江以南、王岭以北采伐大量珍贵木料,千里迢迢,日夜赶运洛阳。】

【运送木石料,又费工数十万。】

【并且于东都城西,又仿汉武帝上林苑,建四百平方千米的皇家园林,史称西苑。】

【四五十万的民夫被活活累死在城墙脚下、宫殿旁边和运输路上。】

【从首都洛阳东到成皋,北至河阳的路上,运送死尸的车辆络绎不绝,挤满了道路。】

【有的尸体来不及外运,随便挖个坑就埋了。】

【就这样,东都建了十个月就完成了。】

……

大秦,

嬴政现在只有一个想法。

何其相似!

以天下为易事,视民生为儿戏。

……

大汉,

刘邦看着那些倒在路上的百姓,叹了口气。

“又是一个站在高处不肯低头的人吗?”

“你们就非得那么着急吗。”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叹口气。

“操之过急。”

……

大唐,

小李治看着天幕里的一切,回头看着李世民。

“阿父,这都是真的吗?”

李世民无言的点点头。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长安不好吗?”

小李治不理解。

长安城是天下的中心,关中是四塞之地。

为什么非要去洛阳建什么新都呢?

李世民看着他想了半天。

最后咬咬牙道:

“关中地区虽然富饶,但隋朝人口增长的令人咂舌啊。”

“百姓们全都涌到长安城,朝廷总得想办法解决他们的温饱。”

“长安是国都,肩负粮食、钱财的收储和转运。”

“得把粮食运进来,还得把粮食运出去。”

小李治不明所以,一旁的小兕子也看着这边竖着耳朵听着。

“那就运进来啊?”

听到李治的话,李世民摇头叹息。

“当时,南方粮食主要靠水运进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