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第172章 高光与白袍(2 / 2)
【梁武帝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七千兵将护送元颢北归。】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摸着下巴,思索着:
这是想“以魏制魏”啊,封其为魏主,并资以兵马,让他攻击北魏。
一旦元这个颢入主洛阳,北魏就成了萧梁的藩属国。
他便能不战而胜,以最小的代价鲸吞天下。
但是……
七千人?
这萧衍确定脑子没让驴踢了?
……
东晋·安帝时期
刘裕端着酒爵,愣愣的看着天幕。
疯了吧?
那是洛阳!
就派七千人护送过去称帝?
看来这陈庆之得罪那皇帝得罪的不清啊。
这不就是送死吗?
……
【公元529年三月,元颢不断率兵入境骚扰,与齐地的邢杲遥相呼应,南北夹击魏朝军队。】
【北魏大军引兵东出伐梁军,从铚县出发,攻克荥城,来到了睢阳。】
【四月,魏将丘大千率众七万分筑九城,以抵御梁军。】
【陈庆之七千兵马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进封陈庆之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
【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三万来援,进屯考城。】
【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三万,俘元晖业,租车七千八百辆。】
……
天幕上,
一位身体瘦弱,须发斑白的白袍将军,正领着七千白袍军急速前行,直奔梁郡。
疆域图上,
七千兵马所过之处,北魏之地无不望风而逃。
攻克梁郡后,七千兵马又西奔荥阳。
此时,地图上几条红箭头也直奔荥阳而来。
……
【五月初六,北魏东南道大都督杨昱镇守荥阳,尚书仆射尔朱世隆镇守虎牢,侍中尔朱世承镇守崿岅。】
【随后,业已平定邢杲的上党王元天穆与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率领三十万大军赶来荥阳支援。】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等到七千白袍军赶到荥阳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北魏军队。
都将目光放到了为首的将军身上。
眼神里就一个意思。
将军,撤吧!
面对大敌,陈庆之却气定神闲翻身下马,悠然自得的解鞍喂马。
“各位,自我们攻入北魏以来,一路屠城掠地。”
“杀了人家的父兄,掳掠人家的子女,北魏上下都视我们为寇仇。”
“今我军七千人,敌众三十余万,”
“这一战,只有抱定必死之心才能有一线生机。”
“敌方骑兵众多,不能与他们野战,应在他们大军集结之前,急攻其城而据之。”
“诸位莫要再狐疑犹豫了,那样只能任人宰割。”
……
南齐·高帝时期
萧道成揪着胡须惊愕不已。
虽然说的很有道理。
但你不会真要七千人打三十万吧?
不会吧?
你当自己是汉光武帝啊?
……
天幕上,
荥阳,
在那黑漆漆的战场上,
那一袭袭飘逸乘风的白袍如一大片飞驰的白云,又恍若从天而降的神兵。
以姿态绝美之势,冲杀魏军!
……
【五月二十二日,陈庆之以伤亡五百多人的代价攻陷荥阳,生擒东南道大都督杨昱。】
……
陈庆之率着三千精骑背城而战。
三千白袍骑兵一字阵列在城外,横刀勒马,威风凛凛。
他们的对面,是黑压压望不到尽头的北魏骑兵。
趁魏军阵脚未稳之际,
陈庆之一手端槊,一手持刀。
“杀!”
大吼一声,随即带着三千白袍骑兵如电般冲进了数十万北魏铁骑阵中。
白袍军奔突斩杀,身上的白袍被一层一层的鲜血染红。
……
【同日,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的三十万大军迅速兵临荥阳城下,对其展开反攻。】
【陈庆之亲率三千精锐骑兵背城而战。】
【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的三十万大军被打得大败而逃。】
【击败元天穆的大军后,陈庆之又一鼓作气进攻虎牢,俘获北魏东中郎将辛纂。】
【五月二十四日,北魏皇帝元子攸带领二三名随从仓皇逃离洛阳。】
【五月二十五日,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等人封闭洛阳府库,打开城门,率领文武百官将元颢迎入京师,改元建武,大赦天下。】
【陈庆之被任命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短短一个多月,陈庆之率领七千白袍军从梁朝的铚县一路杀到北魏的洛阳。】
【大小四十七战,连下三十二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缔造了一个几乎是空前绝后的战争神话。】
【至此,天下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面无表情的看着天幕。
脸上好痒啊…
不过此人的确厉害。
如果没有背城而战只是困守孤城。
等对方大军四面合围后,就只能将坐以待毙。
只有趁对方主力尚且立足未稳时一举将其击垮,才是正确的选择。
大才,可惜不在朕手啊。
一旁的霍去病也饶有趣味的看着天幕。
攻城和野战中此人都做到了出其不意,速战速决。
把军队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很有闪击之意!
这要是在我麾中……
一次就把匈奴端了!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看着天幕点点头。
敢于主动出击,以少打多。
陈庆之,不差。
……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子,笑呵呵的看着捂着屁股跟长孙皇后告状的小李治。
瞥了一眼天幕。
哦,陈庆之啊。
嗯,不错。
可惜孤军独进,不能成功。
然后继续乐呵呵的看着母子三人。
……
【六月,魏权臣尔朱荣攻杀元颢,洛阳失陷,陈庆之撤回。】
【十一月,魏巴州刺史严始欣举州投降。】
【此后,梁武帝还曾试图扶持魏宗室元悦、元法僧为魏帝,因诸种原因,均遭失败。】
陈庆之,离大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