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0310【两脚踢翻尘世路】(2 / 2)

加入书签

这个龙隐寺就不错,并不修筑殿宇,也不兼并土地。以岩洞为佛堂,靠收香火钱过日子,拢共也才几个和尚而已。

没人计较此时是晚冬,而非诗中的晚秋。

游山玩水,总能让人忘记忧愁。

“汪汪汪汪!”

名妓立即起身研墨,捧来纸笔盈盈相望。

消息传出之后,大量士子退学,纷纷回去读私塾。

“好说。”朱铭微笑。

这写的是之前在村社吃饭,又夹杂朱铭的人生际遇,写情写景,虚实相合。

还有确定课表和科目,身体锻炼也不能耽搁。

一部分士子退学之后,跑来七星书院听课,朱铭这里愈发兴旺起来。

加税的对象,涵盖各行各业,商人、地主、市民、农民一个也别想跑。

于是,宋徽宗迫不及待的恢复应奉局,石纲又特么重新搞起来了。

富户捐赠的财物,皆由学生们来管,朱铭并不收为己用。

旁边之人,纷纷喝彩。

瑶族在宋代多写为“猺族”、“摇族”,桂林周边的熟瑶,还没纳入官府统治,不需要交税服役,因此跟汉民相处较为和谐。他们经常下山卖货,商贾运去北边售卖,算是各取所需。

朱铭没怎么看出来,但蔡怿坚称那是龙型,又有水光摇曳增强效果。盯着看了好半天,朱铭只能承认那是龙,这样才能匹配风景名胜。

走得不远,就在七星山的另一侧。

转眼便到了除夕,朱铭与学生们一起过年。

岩壁凿有佛龛,朱铭入乡随俗,也上前拜了几拜。

蔡怿说道:“明日选一个好地方,便在七星山刻下此诗。”

但日子过得还可以,经常招待游客,备下饭食赚些外快。官吏也不来盘剥,否则太守进山旅游,上哪儿找地方吃饭住宿?

朱铭刚刚进村,土狗就叫唤起来。

随行之人,有会曲艺者,还唱起俚曲助兴。

所谓村落,不过十几户人家。

明面在埋怨村犬,其实在讽刺奸党。

甚至连学校的伙食,也不打算请厨子,由学生轮流煮饭做菜。朱铭和学生们的随从,可以帮着打下手,愿意读书的也能来听课。

吃过饭菜,已晚上八点多了,居然并未结束行程,蔡怿又带着朱铭去夜游漓江。

本地学生,只跟来几个,此时都看向朱铭。

朱铭借着酒兴挥毫,也懒得大改,凑合着能用就行:“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入桂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礼品当中,以瑶货居多。

“对对对,”尚用之连忙附和,还得意洋洋道,“桂州附近岩壁,我已刻了六首诗。”

朱铭今天耍得高兴,喝他个酩酊大醉,便在画舫里呼呼大睡。

两浙兼江东经制使陈亨伯,为了给童贯筹集军费,建议在江浙收取经制钱。

桂州也有元宵灯会,蔡怿那帮子官员,硬拉着朱铭去观灯。

他并不憎恶任何宗教,前提是别沾染太多世俗。

裁撤之后,还能回京补缺。

递送公文的官差,直奔州县衙门而去。

宋徽宗颁布圣旨,正式废除三舍法!

全国各地的州学、县学,如果在元丰年间就已有的,依旧予以保留。元丰之后兴建的官学,以及辟雍、宗学及诸路提举学事官属,全部予以废除。

每个班,由学生推选班长,每月轮值更换。还要推选学生会长,协助管理学校。这些安排,在太学里也有,并非朱铭拍脑袋想出来的。

蔡怿、尚用之两位驴友带队,朱铭领着诸多学生,坐船去游龙隐岩。

范致明则是问东问西,在岳州收酒税时,他也喜欢到处游览,还把历史人文也一起写进书里。

好意思说,在旅游景点刻字,换几百年后要交罚款的。

如今这么搞,等于被晾在桂州。他们的学生无法升贡了,全都要去考科举,以进士录取人数来判定政绩。

说好的罪己诏呢?

童贯本人已经回到东京,让部下继续追剿方腊残兵。

对于征收经制钱,童贯表示赞同,毕竟打仗确实需要用钱。

但突然恢复石纲这事儿,就连童贯都感觉不可思议,劝谏宋徽宗说:“东南人家饭锅子未稳在,复作此邪?”

宋徽宗大怒,童贯因此获罪,只得加倍讨好皇帝。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