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高铁技术路线发展(2 / 2)

加入书签

在这个时期,没有多少人敢做这样的梦想。只有在任重强力推荐个人电脑后,现在的个人电脑问世并开始畅销,才逐渐让部分人认识到了电脑进入家庭的趋势。

但是仍然不多,因为一方面是现在电脑功能和性能还比较弱,家庭办公或许还能将就,家庭娱乐则还差很远,特别在没有联网的条件下,一台电脑的用处大家根本没有打开思路。

不过这些东西任重现在还能把握,所以可以在成果的鉴定上面形使自己的权威,来为各个成果进行评级。

比如集成电路的研究实现团队,凭借这个成果获得特级(最高级)科技奖励。

在铁路技术引进研究方面,任重也希望大家能关注核心技术方面,比如先进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大型晶闸管,大功率碳化硅变流器,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转向架、机车的系统集成、交流传动系统、微机网络控制系统,现在很多技术都还缺乏基础配套,比如碳化硅技术、微机网络技术这些东西,东大正在任重的主世界知识储备引导下开展。

未来的高速铁路都必须要有这样的技术支撑,才能控制时速高达200公里以上的列车安全稳定运行,没有高度智能化的铁路系统根本不可以实现高速安全的运行。

正因为这样,任重没有指望可以一夜之间为东大铺设好一个高速铁路网络。

而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

第一步自然是在成熟的内燃机基础上,把160公里准高速铁路在局部路段实现。

在此期间,铁路技术研究中心还能把电力机车的技术逐渐研究掌握。为下一步200公里、250公里的真正高速铁路打下基础。

这些计划动辄都是要费5年10年以上时间才能见到最终的效果。

中间可能需要分成成百上千个基础技术研究团队来开展研究。

但是任重一点都不担心这些研究打水漂。

整个高铁发展的正确路线,他是有一个主世界作为参考。像磁悬浮这些看起来很美好的技术路线,任重是绝对不会现在去投入资源研究。

等到电力机车技术走到尽头再说后续的事情。

从任重的认知来看,复兴号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20公里,持续运转时速维持在每小时350公里。足以让人走完200公里/小时到400公里/小时这个漫长的提速历程。

至于400公里/小时以后的高铁,任重会让主世界进一步发展几十年后再说。

摸着主世界发展的足迹,任重就不会犯那些好高骛远的错误。

“我们明白,并且将一直秉承任院长提倡的研究思路深耕核心技术。”赵晓明教授是后来进入黎明研究院的,对于任重那是真的敬佩有加。

黎明研究院现在研究中心越来越多,但是没有一个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敢说在自己的领域比任重对未来发展趋势看得更准。

“我们会同阿尔斯通这些潜在合作对象深度谈判技术方面的联合研究。”

有了任重的明确指导,赵晓明教授将自己的重点工作看得很清楚。

然而接触后,谈判比赵晓明教授想象得还要艰难。

阿尔斯通只想卖产品给东大,技术方面那是一点都不想提。

这卖鸡和卖鸡蛋的差别,阿尔斯通还是很懂。

不过面对阿尔斯通的抵抗,任重列出了一张密密麻麻的新型高铁研究项目列表后,随着东大同西门公司也开始接触谈判。

虽然西门也不愿意接受自己研究电力机车技术的扩散,但是在东大强大的研究实力面前,当列出来新的电力机车研究计划后,西门和阿尔斯通一样被干沉默了。

电力机车十多个关键子系统的技术发展,东大全部都有了非常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攻关专项,甚至列出了非常具体的性能指标,对于这两家业界行家来说,他们当然能分辨出来这是虚张声势还是真的具有可行性。

再加上京奉线和京沪线两条200公里/小时高铁计划被推进到规划建设范畴,准备在10年之内开建,最终让两家都不得不放下高昂的头颅,同东大签署了三家联合研制下一代高铁的技术合作框架协议。

三方成立东方之星国际高铁公司联合开发下一代高铁技术和生产,按照出资比例,东大出资45%,西门30%和阿尔25%瓜分了这个股权。

项目目标是十年内实现20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商业化运行,二十年内实现30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商业运行。作为带头大哥,东大将会第一个建设商业示范。

又一个新领域开始了宏伟征程。虽然说东大将会承担最大的风险(主要是示范项目建设科没有盟友摊销费用),但是对于未来高铁技术了然于胸的任重不会让这个示范出现什么大问题,所以这个示范反而抢先吃下第一个螃蟹,早建早受益。(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