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杂交技术(2 / 2)

加入书签

“任老弟,这事我们确实两难,现在很被动,只能再麻烦你了。”叶参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没事,我会出手!”任重很霸气的说了一句。

转头进入主世界,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自己的农业专家咨询会,当然题目不会那么显白。

而是分开为几个相关子课题,专门研究东大的杂交技术如何面向全世界的宏观问题。

几天后,任重根据收回的建议和自己的搜索思考,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给出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第一个是千村万户示范田,无论是什么新事物,都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大家看到才能令人信服。

对于农民来说更是如此,最好是有身边的活生生例子,才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模范榜样。

这些都是从东大几亿亩杂交高产良田推广过程中得到的成功经验。

对于这些示范田,我们直接出口杂交水稻的种子,帮助当地的农户按照我们的种植标准来种植,提升每亩的产量。

这个示范田的选择区域自然就是亚服区周边相邻的国家。

他们的自然气候资源同我们的南方差不多,直接采用我们的方式过去就大差不差了。

对于这个示范,上面是有绝对的信心。

具体操作方式上,当地购买杂交水稻种子,免费发放给村民耕种,从土地出产增加的税收上,把种子钱收回来,而买种子的钱来自于东大国际发展专业基金提供的无息贷款。

等于是利用东大的资金和技术,撬动当地水稻产量大幅度飙升后,从做大的蛋糕中,实现东大资金的回流。

等到示范结束后,当地看到了杂交水稻的巨大效益提升,再转回到正常的农民购买杂交水稻种子种植的模式。

相比无偿援助来说,这个模式更加注重实效,通过新技术和外部资源帮助当地做大做强后,然后形成新的商业良性循环,等于国际发展基金是一个培育器一样。

对于耕种成熟区,差不多就是这样示范推广。

但是对于耕种不成熟的地区,那就要从农场开始全新打造。

这个模式就复杂多了,首先收到的甚至都还不是耕地,而是荒地,要先开荒后才能耕种。

但是这个模式也有优点,那就是容易形成一个规模化的农场模式,对于发挥我们的机械化耕种更加有利。

我们通过与当地的谈判,拿到适合耕种的耕地或者荒地,起码十万亩以上成片的庄园,对于这样的庄园就按照机械化的模式打造,投资方面完全由东大方面提供,甚至农场大部分人员也由东大派出去,然后在当地再招收一部分人进行传帮带手把手教学,把农场变成队伍教学农业生产技术的学习场地。

等到把当地人都教会怎么种植后,才慢慢撤出来,把这些农场都慢慢交付给当地人。我们就卖种子,由于种子是收费的,我们在这方面根本不需要单方面投入,完全可以靠着种子收费实现完美循环,虽然赚钱不多,但是能够指导他们把杂交品种真正推广起来,未来的种子收费就是一个非常稳定的长期收入,我们一点都不亏。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说,换一个平价种子增加那么一点成本,配合着东大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就能把产量提升一倍以上,收益远远大于了投入的东西,这个生意自然也是非常划算的,更重要的是种植出来的粮食还在他们自己手里。

这买卖,循环起来后每一方都一点不亏,真正实现了多赢。

当然黑非区可能就要麻烦一些,考虑当地情况,现在靠着他们自己人那是玩不转这种种植技术的,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建设一批示范农场来为他们做技术引导,相对来说培育这个市场时间要漫长一些,不过不要紧,东大这边也不赶时间,正好可以借助这个计划的机会,把农机产品销售规模推动一波。

同时,粮食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是并不打算依靠这个东西在上面盈利,只是单纯想要降低粮食的成本做一些公益,帮助当地人解决吃饭问题,别的不说,仅仅让当地填饱肚子这一件事做成功了,我们的影响力恐怕就非同小可了。

这不比给他们一笔钱援助,最终还不知道这些钱究竟落到谁的手里了要强太多了。

何况这件事我们不是白白出钱,而是通过大循环将所有的投入成本都收回去。

叶参谋一边看,一边琢磨,发现这个件事还真有搞头,拿出来真是要大义有大义,要实惠也有实惠,真要成功了,以后这些地方的人端起碗吃饭,恐怕就会想起这是东大帮助他们实现了吃饭自由,这比什么广告宣传都要有用得多。

“看完了?”任重看到叶参谋脸色随着建议书的章节在不断变化,知道他已经大致理解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虽然说还有些东西恐怕想不到,但是没关系,眼前这个计划已经足以打动上层去推行这个事情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