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元龙募资(2 / 2)

加入书签

可他硬是凭着处事公正侠义,对手下恩威并重,即便如此,也有好几次险些闹出了哗变。尤其是刚刚接手徐州的时候,虽然曹豹、许耽等人并没有真实的反意,可刘备那段时间当真是极不好过,整整半年都没睡过一个踏实觉。

故而刘备刚刚还是想劝说刘封不要急躁,可先尝试扩军一两万,慢慢增兵。

可现在听说下半年秋收后就有三四亿进账,明年更是有六亿钱之多,底气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好,那就扩军!”

刘备当即拍板,如今整个刘家就是刘备和刘封两个人说了算,扩军一事就算是定下了。

不过即便敲定,刘备还是决定召集群臣商议一下。

事情他和刘封可以乾纲独断,但如此大事,也不能把心腹们排除在外,否则还怎么带领队伍,凝聚人心?

六日之后,刘备将心腹们都召集了起来。

就连合肥的关羽也被喊了过来,如果不是张飞远在徐州坐镇郯城,肯定也是要出席此次堂议的。

堂议一开始,刘备就将扩军的提案公之于众。

扩军一倍。

这四个字一出,整个堂上的诸人都被震慑住了。

饶是陈元龙事必争先,关云长胆大如斗,荀公达镇定自若,鲁子敬深肖上意,刘子扬敬近于谄,都被这份提案给震慑住了。

好半响之后,还是刘封咳嗽一声,打破了沉默:“叔父与诸位先生何以不言不语?”

听到刘封的话后,场中众人才仿佛清醒过来似的。

关羽的丹凤眼中闪过火热,为将者,哪里不希望自己的兵马多多益善。能力不够也就罢了,可关羽如今自认为带个三五万劲卒是毫无问题的。

只是刘备麾下总共也就十万出头的兵马,刘封又后来居上,不论是军功还是地位,都在关羽之上。而且刘封身上挂的可是朝廷的正牌子任命,关羽虽然性格自矜,却对刘封这个侄儿心服口服。

这样一来,能落到关羽麾下的兵力大部分情况下也只会是万余之众。

除非是替刘备出战,否则很难有率领数军的机会。

汉代军制,一校是一营,为两千人,但一个校尉甚至可以督领数个营。

两校为一军,由中郎将、裨将、偏将等将军统领。

在东汉大部分时候,往往一个中郎将就有资格出任最高指挥官,辖制数军数万士卒。

以关羽镇东将军的军衔,出任一方统帅是绰绰有余了,缺的是机会和兵力。

如果刘备军当真能够顺利的扩充一倍,兵力将可能达到二十至二十五万人。

那关羽就有极大的可能负责一个方向,麾下最少也能统领三万大军。

只是关羽虽然为人自傲,但公心却是很强。

即便扩军对自己有利,但关羽却没有盲目支持扩军,而是劝说道:“兄长,贸然扩军十万,弟恐州府所入不足以支持。若是日后有所差池,其害甚重也。”

刘备听了关羽的劝谏,连连点头:“云长所言甚是,只是如今为兄治下已有三州之地,得朝廷信重,委以东南三州诸军事。如今扬州新下,其境内山越、荆蛮横行,屡屡下山犯境。豫州、徐州,又皆是四战之地,十万之众不足以敷用,已日渐捉襟见肘矣。”

刘备这番话的确是实话,堂上众人仔细一琢磨,还真如刘备所说的那般。尤其大家都是刘备心腹,如今大争之世,吃进嘴里的肉又如何舍得吐出去。

既然拿下了扬州,自然要将其纳入治下,否则岂不是白白便宜了朝廷又或是其他诸侯?

陈登突然开口,询问的却是刘封:“少主坐镇扬州,登斗胆,敢问少主需兵马多少可用?”

刘封眉头微微一皱,又迅速松开,他一时间想不通陈登的,故此保守道:“若仅仅只是镇抚的话,三万士卒足以。”

陈登随即又追问道:“若非是镇抚当何如?”

刘封当即答道:“若是要清剿山越、荆蛮,扫荡群山,安定百姓,当需十万之众,方可于一、两年内建功。”

陈登和刘封的对话自然也落入了其他人的耳中。

荀攸缓缓点点头,开口道:“扬州豫章、会稽多丘陵大山,幅员辽阔,其中山越、荆蛮恐有百万之众,其中青壮可战之兵,当以二三十万以计之。少主所言十万之众,并不为虚。”

刘备看了过来:“哦,公达也是赞同扩军吗?”

荀攸这次没有避让,而是直言回答道:“若是将军府中财力足够,眼下确是扩军良机。”

鲁肃被荀攸的话惊醒了过来,侧目去看刘晔。

刘晔这时恰好也在看他,两人对视了一眼,同时露出笑意。

不过两人都没有着急开口,因为他们知道陈登必然会先开口。

果然,陈登即刻起身出列,对着刘备拱手作揖道:“主公,以登之见,当从扩军之策!骠骑府中财力若够,那自然再好不过,若是财力不足,登愿回徐州为将军筹募军资!”

陈登话音一落,鲁肃和刘晔都笑了起来,两人再度对视了一眼,一起出列拜倒:“元龙兄之言,也是我等心声。若骠骑府中财力不足,我等愿为将军筹资!”

刘备感动非常,赶忙起身去将陈登搀扶起来。

刘封也特地起身,前去将鲁肃和刘晔扶起。

“此乃是国事,如何能让元龙你等出钱。”

刘备嘴里说着拒绝的话,但看着陈登目光却是无比柔和亲近:“此事我自有安排,元龙无需忧虑。”

陈登看了眼鲁肃和刘晔,随即对着身前拉着自己手的刘备道:“主公,如今徐、豫皆已大定。少主虽然新入扬州,但以其能,明年定可大治。故此,明年府中之入,当可剧增,届时当能养得起二十万众。”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