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参观纸坊(2 / 2)
只是可惜的是,纸张的产量实在太少了,而且生产方法还被纸张工匠世家们把持在手里。
就以左伯纸为例,年产量竟然只有数千张,价格极其昂贵,甚至都快赶上绢帛了,反倒是成了奢侈品。
诸葛瑾和诸葛亮的继母张氏就很喜欢书法,特别喜欢左伯纸,因此诸葛瑾和诸葛亮对纸张还是挺了解的。
以他们的眼光来看,这些纸张虽然比起左伯纸还逊色了一点,但大体上已经相差无几了。
“三位先生,可要试试这纸张?”
刘封走到案几前,上面铺着一张纸,同时旁边有着磨好的墨水,同时还放着几根羽毛笔。
荀攸几人的目光都被刘封的话给吸引了过来,只见这位徐州少主拿起了一根羽毛,然后在墨水中沾了几下后,以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羽毛笔,随后在纸张上书写了起来。
三人好奇的围了过来,想要看看刘封用这奇怪的羽毛来书写什么。
只见刘封在纸张上书写出了四句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好!”
荀攸三人异口同声的大赞了一句,就连一直沉默低调的诸葛瑾也不例外。
“不想公子年纪虽幼,竟有此雄心壮志。”
荀攸看着朝气蓬勃的刘封,忍不住赞叹道:“圣人云三立三不朽,今日公子此言,当有立言之功。”
诸葛亮也跟着点了点头,神情有些激动,开口道:“荀先生此言大善,却仍有不足。”
荀攸好奇的望向诸葛亮,后者指了指刘封手中的羽毛笔,以及案几上的白纸:“公达先生,莫非此二物还不算是立功之物耶?”
“善!大善!”
荀攸抚掌大笑了起来:“确实如诸葛小兄所言,攸一叶障目,不识大功也。”
诸葛瑾在一旁微笑,此时才补充了一句道:“以瑾之见,公子入徐州以来,收拢流民,聚养遗孤,施粥屯田,所行诸事,已隐隐有贤者之风。公子欲效先贤三立三不朽耶?”
刘封都听傻眼了,我不过是张载的粉丝,特别喜欢他这段话,想要用这段话引出后面的谋划。
怎么你们三位就突然吹捧起我来了?
眼前这三位,哪一位不是王佐之才?
现在反倒是拍起了刘封的马屁,这让刘封如何抵挡的住。
“诸位先生谬赞了,谬赞了。”
刘封赶忙起身还礼,随即长叹道:“诸位先生,我父家贫,自小失怙,若非族人庇佑,族叔恩泽,几无读书的机会。”
“家父每每提起,都怅然若失,常言天下如他者数不胜数,若是人人皆有书读,识经理明章义,天下如何还会大乱?”
“小子不才,欲为父解忧,故此研究出此纸,笔,欲推而广之,愿天下人皆有书可读。”
荀攸三人听罢,心中震惊不已。
没想到刘封竟然如此纯孝,又有如此之大的宏愿。
让天下人皆有书可读。
这宏愿可太惊人了。
要不是刘封并非普通孩童,他们最近也听说了不少对方的事迹,即便是这三位之智,都要怀疑刘封是在小儿癔语了。
不过现在来看,刘封都已经搞出了一些创举,怎么看都是脚踏实地的在努力。
因此,荀攸三人只会为刘封的宏愿而感到震惊和钦佩,却不会有半点嘲笑、轻视。
“三位先生,此纸如今成本已压至八文钱一张,日后扩大生产规模,成本还可继续压低。而这羽毛笔,一支也不过二十文钱,比之毛笔要便宜上许多。”
刘封继续解释道:“更重要的是,羽毛笔乃是硬笔,书写小字更为适合,书写速度更快,胜过毛笔数倍。”
荀攸三人都是智谋之士,触类旁通,刘封这么一解说,他们上手一试,立刻明白了过来。
硬笔有着力点,对于控制力量的要求比较低,不像毛笔那般复杂,书写速度自然能够大大提升,而且在书写小字体上,确实有奇效,远胜软笔。
最重要的是,硬笔的学习时间也要大大少于软笔。
软笔非精擅者,根本书写不了小字体,可硬笔却只要会写字,立刻就能上手小字体了。
这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
两汉时期可不像后世那般禁闭,汉族的人们,尤其是士族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
甚至在曹丕篡汉之后,士族大夫们就开始反省儒学的问题。
到了司马氏篡魏,司马招娣当街弑杀曹髦的时候,整个北方的正直士人简直崩溃了,只觉得儒家所说的一切都是谎话,骗术,陷入了深深的自我精神内耗,变得精神分裂。
同时,由于正直士人的精神内耗和厌世,再加上司马氏得国极歪,最终导致晋朝殿堂遍布豺狼虎豹,正人君子无处容身的境地。
因此,荀攸和诸葛兄弟在看见这白纸和羽毛笔时,并没有第一时间训斥刘封的离经叛道,反而是兴致勃勃的试验了起来。
最终他们得出的结果,竟然和刘封如出一辙。
“此物何名?”
诸葛亮手里捏着羽毛笔,来回打量。
历史上这位武侯就是个发明家,搞了不少技术发明,他对羽毛笔感兴趣也很好理解。
刘封摇了摇头,回答道:“暂时还未有名字,只是以羽毛笔代称。”
诸葛亮有些惊喜,见猎心喜之下,忍不住嘴快的建议道:“此笔乃是羽毛所制,不如就叫翼笔如何?”
话刚出口,诸葛亮心里就生出了后悔,只可惜木已成舟,出口的话难以收回。
诸葛亮心目中懊悔,刘封没定名字,自然有他的想法,如何轮得到自己越俎代庖。
这羽毛笔显然是要名垂青史的,命名者自然也将凭借此功,留名史书。
自己此时贸然开口,岂不成了抢功的小人了。
几乎同一时间,荀攸和诸葛瑾都不可置信的看了过来,显然他们也都想到了这一点。
荀攸毕竟同诸葛亮不熟,于是目光只是惊讶中混着疑惑,而诸葛瑾就纯粹是震惊了,不明白自己家二弟是怎么想的。
诸葛亮情知失言,赶忙想要致歉。
却不想刘封已经更快了一步。
“翼笔吗?”
刘封竟然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肯定道:“我很喜欢,多谢诸葛兄赐名。”
刘封的回答大出诸葛兄弟和荀攸的意料,可看其神情,竟似十分真挚。
诸葛亮犹豫了刹那,开口道:“公子不可如此仓促决断,可多考虑考虑。”
不等刘封回答,诸葛瑾突然好奇的问道:“公子,这羽毛笔可用多少时间。”
诸葛亮感激的看向兄长,诸葛瑾这时候插话,看似是好奇心,可实际上却是在给自己家弟弟解围。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