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第217章 平行的人生(1 / 2)
第217章平行的人生
“不得不说,无论是文字功底、文学素养,还是遣词造句、剧情编排,有马老师都远超普通纯文学作家。”
北川秀其实打心底里看不起那些仰仗着右翼军国分子而活的文人墨客。
但身边还坐着一个懵懵懂懂,刚敲开文学大门的少女,他只能收一收犀利的言辞,先吹捧一下同为“天下一品”的有马赖义。
“嗯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看完后,我又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尤其是和秀君.你的比起来。”
吃多了北川秀生产的“精米”,梦子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怎么看其他纯文学作家的小说了。
这次有马赖义连载新书,初读后,确实让她有种梦回刚接触纯文学小说的感觉。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看着,总好像有些不和谐,让她难受的点。
“我我和姐姐的想法一样。”薰子糯糯接口道,面对北川秀和我妻梦子这两个文学素养远超她的人,她总觉得一说话就容易惹人耻笑。
“应该是小说里暗含的伪反战内容和反战败剧情让你们感觉到了不适吧。”
北川秀是经历过后世大量新文学作品,以及海量文学研究资料洗礼过的新生代读者,很多作者写小说时喜欢往里面偷偷夹带自己的“私货”。
90年代的作者和读者相对淳朴,因此对这类“私货”的敏感度不高,只是在读到不舒服的地方时,会下意识产生抵触心理,但大多并不清楚为什么自己读着难受,就和梦子两人一样。
“伪反战和反战败?”梦子和薰子睁大眼睛,她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
北川秀点了点头,简单和她们讲述了下这两者和反战主题的区别。
伪反战很好理解,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看起来是以反战为主旨写小说,其实作者内心深处根本没有反战的意识。
这类作品往往喜欢以战争的残酷,受害者的悲惨经历等为切入点,长篇累牍的描述着苦难民众的战争生活,却很少,或者干脆不涉及战争剧情。
以具有深刻意义的隔壁电影《南京!南京!》为例,长达数小时的电影里,不仅详细刻画了战争下满目疮痍的城市,受苦受难的民众,也会很多篇幅叙述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以及侵略战争对各方的伤害。
仔细看,你会发现这类真正的反战题材作品,它是以一个全方位的视角,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去看待战争和其带来的伤害,它的终极思想是传递反战意识给民众,是控诉战争对人类的伤害。
而日本数量极多的伪反战题材作品,都在大篇幅刻画日本民众在战争时期受到的不公待遇,基本不涉及日本军方,或者战争的另一面。
大多数的战争文学回避了深刻的自省,而类似“笔部队”的作家甚至还对侵略战争大唱赞歌。
但这种夹带“私货”的写法,因为目的性太过明显,很容易被读者发现。
而有马赖义的《缅甸的竖琴》,就用了更加巧妙的写法,将伪反战和反战败两种思想结合在一起。
反战败的作品总在寻找一种反抗的对象,并将之表现为“被迫的抵抗”——我不是故意要发动侵略战争,而是被迫,错的不是我,而是这个世界。
这类作品表面上和反战题材作品一样,都在深度剖析战争,但在潜意识里却迎合了右翼倾向的战争意识。
右翼的核心是侵略、极端军国主义,反映到现实便是大量的暴力和死亡,这种极端思维必然会让普通人十分难受。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所谓反战小说,你们会发现书里的战争对象往往是英美,背景也多以太平洋战场为中心,隔壁的角色时常被忽略。
那是因为在这些作家的文化心理中,隔壁虽是战胜国,但击败日本的却是美国,英美才是日本需要模仿和赶超的对象。
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反战败思维。
不去检讨侵略战争的问题,而是盲目的认为是对方过于强大,我们才会输,所以我们要奋起直追,以后别输。”
北川秀重新翻开那本《文学界》,干脆逐字逐句分析起《缅甸的竖琴》。
这篇小说恰恰就只提了太平洋战场,和他说的一样,里面充斥着对战争苦难的描述,却对发动侵略战争的日军只字不提。
“前两章只写了几名日本兵在战争时期遭遇的创伤,后面又着重写日军、英军和缅甸土著的‘军民鱼水情’。”
北川秀轻轻拍了拍桌子,
“你们感到不舒服的点就是,书中日军明明是加害者,却以受害者面目出现,还强行让加害者和受害者一家亲。”
他的分析鞭辟入里,很快就引来了不少手捧《文学界》的登山客过来旁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