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联合晋商(2 / 2)

加入书签

可这种封锁只是名义上的,私下的走私从未有消失,要不然朱慎锥的恒通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不就是靠着走私快速累积的财富么?

从这点来说,哪怕正式开了边贸,有了朝廷的允许,这些商人私下难保不会做小动作?常压说堵不如疏,绝对的限制根本就做不到,倒不如略微放开一条口子,用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这点来讲这种配额制度再好不过。不过亢有福也想到了其他问题,那就是收税和怎么确保配额制度的推行,许多商人为了利益什么都能干,而且走私买卖干过了,什么收税之类的他们早就没了概念,那么又如何控制这些呢?

对此朱慎锥也早就有方案,他告诉亢有福这个问题解决很是简单,边贸贸易一律不允许使用现银贸易,依照之前恒通在边贸中所做的法子来就行了。也就是说恒通虽不直接参与贸易,但可作为双边贸易的平台来使用,尤其是恒通的票行,双边贸易无论是蒙古还是大明这边,所有的物资必须送至指定地点,然后以恒通一方根据物资的等级来进行估值,开具恒通的票据作为凭据。

具体贸易中全部用恒通的票据来结算,这样一来,双方的货物数量、金额,贸易的规模甚至每次贸易的多寡全部掌握在恒通手上。所有数据既然在恒通,也就等于在朱慎锥手里了,商税等等可直接在结算时进行比例扣除,扣除后的金银数额以恒通银票交接,彻底避免了私下贸易偷税漏税的可能。

“明白了!明白了!”

听到这,亢有福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朱慎锥会说恒通不直接参与贸易一方了,这样一来,恒通虽不直接参与贸易,但掌控了贸易的平台,一切贸易无论大小必须通过恒通来进行,这样许多漏洞就直接从源头就被堵住了。

而且这个操作当初恒通就实施过,对于恒通来说毫无问题,只是规模更大,监管的群体更多些罢了。

朱慎锥这一招等于是釜底抽薪,虽不直接参与,却直接控制住了市场和平台,贸易双方通过恒通这个平台,就能直接拿捏住各自的要害,根本不怕有人会在其中搞鬼。

如此一来,不仅能保证商税等税款的征收,也能借这个手段扩大恒通票行的业务,更重要的一点用恒通票据(银票)来最终结算,等于把大量的金银通过这个手段成为恒通票行的金银储备,从而用类似于以前宝钞的办法令恒通发行的银票成为实际的货币。

亢有福怎么都没想到朱慎锥用这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心中佩服之余更是新兴奋异常,在他看来山西一地的边贸采取这个法子,那么其余各省的贸易以后是否也可以采取这个办法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整个恒通就能成为大明最有钱的商行,甚至能控制住大明经济的命脉,而他亢有福到时候的地位和权势……?不敢想,不敢想啊!

似乎看出了亢有福心里所想,朱慎锥笑着告诉他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而自己也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恒通虽是朱慎锥的产业,但朱慎锥是绝对不会让恒通一家独大最终尾大不掉的。

现在用恒通只是暂时,而且票行这种特殊的商行未来也不仅只是恒通一家,随着时间推移,必然会逐步放开票行,从而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类似的票行诞生。

在朱慎锥来看,恒通的作用是作为未来中央银行来存在的,而不是作为垄断性的金融企业来经营的。眼下只是第一步,等时机成熟,恒通的职能会逐步改变,而整个恒通以后也会拆分,其中第一步拆分的就是恒通票行从恒通总商中剥离,这也是之前朱慎锥让亢有福把恒通山西总商交给其他人打理的用意所在,等剥离之后,原本的山西总商就成了普普通通的地方商行,恒通票号由亢有福掌控,这才是最终目的。

另外,考虑到地方和边关的问题,以避免各晋商犯老毛病,在开放边贸后还要做其他一系列的安排。

其中通过恒通征收的商税和其他税款会有比例划分,恒通作为平台会在这部分收取15%的费用作为恒通的获利以确保营运,剩余部分再中拿出15%的比例,由关贸区域的边军、卫所和派驻的锦衣卫三方来分。

边军拿大头,毕竟边军负责边关,而且军费压力大,大约拿到税款总额7%左右的数额,剩余8%由卫所和锦衣卫平分。三家以此来合作,收取的税款越多,他们拿到的数额也就越高。

此外,在全部剩余的70%中再留下10%留于山西地方,也就是布政使司衙门,来作为地方财政收入。最后剩余的60%纳入中央,但不经户部,直接由恒通票号的总行开设专门账户,这个账户直接掌控在朱慎锥的手里,以避免钱到了户部就莫名其妙的没了,现在的户部朱慎锥可是信不过的,银子只有在自己手里才能放心。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