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借助(2 / 2)

加入书签

“借助?”

“对!正是借助,这些银子以朝廷的名义进行借助,并以户部为担保。银子放在他们库中也是无用,借于朝廷又不是不还,等朝廷渡过难关,自然就可归还,如果户部担保时再加些利息就更妥当了。”“对对对!借助!借助!”崇祯皇帝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借助说的好啊!户部多次问自己要银子,让他从内库拿银子出来不就是以“借助”的名义么?既然自己当皇帝的都可以借给朝廷,那么这些勋贵勋亲外戚为何就不能呢?而且以户部出面,更避免了他以皇帝身份出面的麻烦,至少从表面看起来更正规些,也更能让人接手。

至于户部借助了这些银子会不会还?这个崇祯皇帝根本就不考虑,这是户部的问题,更是内阁的问题,和他这个当皇帝的有什么关系?他现在只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哪怕户部赖账也怪罪不到自己这个当皇帝的头上。

想明白了这些,崇祯皇帝心情顿时大好,狠狠夸赞了薛国观几句。薛国观诚惶诚恐说这是他做臣子应该做的。

心满意足让薛国观离开,等薛国观走后崇祯皇帝开始琢磨起找谁借助银子。

大明的勋贵勋亲和外戚可是不少,宗室就更多了。这些人都是有钱人,手里的银子从来不缺,家中的财富就更不用说了,日子过的实在是滋润。可要从他们手里弄钱,哪怕是打着借助的名义也不是容易的事,这些人都是视财如命的家伙,在他们看来银子简直比天还大。

一开始崇祯皇帝是想从各地的藩王手里弄些银子,大明开国到现在,各地藩王在经历十几代传袭包括其中有除爵和新封的,加起来公有亲王三十四人,从数量来看其实并不算多,但郡王人数却有八十多人,如果再加上将军等中级宗室,其人数在六千人以上,假如把中下级宗室算进去,这个数量更是吓人,在册达到了一万六千人左右。

这么多宗室,如果能拿点银子给朝廷加起来就是天文数字,可对宗室下手崇祯皇帝却有顾虑,倒不是他不想问自己人要银子,而是实在开不了这个口,一方面宗室是大明的根基,是他老朱家的自己人,许多宗室的辈分很高,他虽然是大明皇帝,但在宗室中却只是个小字辈。

而且一旦这么做了,宗室肯定会提出反对,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你要银子没问题,那么朝廷欠宗室的俸禄又怎么说呢?自嘉靖年开始,宗室的俸禄就从来没有实发过,等到万历年间,宗室的俸禄更是一减再减,而崇祯登基之后更是因为财政问题已经好几年没给宗室发俸禄了,这些钱粮都欠着呢。

你连工资都不发还打算问他们要银子?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呢?到时候各地宗室肯定要闹翻天,崇祯皇帝可不想沾染这个麻烦。

宗室的主意暂时不能打了,崇祯皇帝只能把目光投向勋贵和勋亲外戚那头。和大明宗室一样,这些人也是与国同休,同样拥有巨量的财富。

但直接开口是不成的,得找个突破口,毕竟这是向他们借银子,如果一开口被拒绝或者顶回去,崇祯皇帝的面子就没了。

想来想去,崇祯皇帝突然想到了一个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就是武清侯李家,武清侯李家是大明的勋亲也是外戚,第一代武清侯李伟是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的父亲,也就是崇祯皇帝高外祖父,如今武清侯的爵位传至四代,现武清侯是李国瑞,从亲戚来说算是崇祯皇帝的表叔。

武清侯李家因为李太后的缘故在大明地位颇高,家产丰厚,而且崇祯皇帝和李家的关系不错,他觉得从李国瑞这边打开缺口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李国瑞配合自己,借助一些银子给朝廷,那么有了一就有了二,其他勋贵勋亲包括外戚就自然不成问题了,这个事也就成了。

想到这,崇祯皇帝越琢磨这个办法越好,当天下午就召李国瑞进宫,直接向他提了这个要求,原本兴冲冲进宫的李国瑞还以为皇帝找自己有什么好事呢,当一听崇祯皇帝居然是要找自己“借助”银子,李国瑞一下子就傻眼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李国瑞根本就不想借助银子给朝廷,现在朝廷的情况他作为头号勋亲能不知道么?整个大明财政面临崩溃,下面的赋税收不上来,各省到处都是叛乱,辽东那边还在和建奴打仗,朝廷丁吃卯粮,已经入不敷出了,就连皇帝为维持运转只能从内库拿银子出来。

李国瑞不是没钱,银子他是有,可他却知道这所谓的借助是怎么回事,一旦这银子借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户部连皇帝的银子都还不出,难道还会还他的银子不成?

武清侯府传了四代,积蓄下来的银子可是这几代人辛辛苦苦弄来的,李国瑞怎么甘心把银子拱手交出去?但皇帝的话他又不敢直接反驳,无奈之下只能先含糊其辞答应,说自己不管家,府里有多少银子他也不知道,要回去后问问管家查一下账目才能给具体答复,见此崇祯皇帝也没逼他,只是说希望武清侯作为勋亲代表能以身作则,同大明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只要他借助银子给朝廷,他一定不会亏待李国瑞,让他尽管放心,这银子只是借助而已,未来等朝廷情况好转就会还给他。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