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出尔反尔(2 / 2)
这活可不好干啊!如果朝廷钱粮充裕,皇帝头脑清醒的话问题还不算大,可现在崇祯皇帝都已经摆出这种态度了,自己再去费力不讨好干嘛?大家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又一步步走到今日的官场老油子,绝对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强出头,何必呢?又何苦呢?
就这样,仅仅半天时间朝廷就确定了对勤王各部的意见,随着京师的旨意下达,城外的勤王各部很快就接到了命令。
当这些命令送到各部主将之手的时候,大家全都傻眼了,他们绝对想不到朝廷会是这样,更想不到自己带兵千里迢迢赶来勤王救驾换来的是这样的结果。带兵勤王再怎么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现在倒好什么好处都没捞着就给打发走了?来时容易,回去可难,大部分军队都缺粮,靠自己一双腿走回去先不说路程长短,问题是没有粮食让他们怎么回去?
至于北上和孙承宗合兵?这就更扯了!谁不知道现在孙承宗正带着部队在和建奴拼命呢?朝廷一不给粮草,二不给银子,就靠一张嘴皮子上下一翻就让他们去北边打仗?简直没把他们这些丘八当人啊!
一时间,各部都是怨气冲天,从上到下对朝廷极为不满,可皇帝的圣旨就在那边,许多人也没办法,无奈之下在继续讨要粮草和银子无果的情况下只能按着圣旨的要求去做,可朝廷包括崇祯皇帝怎么都想不到,正是他们这样的操作接下来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几日后,一些部队陆续离开京师,有的北上,有的从来路返回。但过了不多久就有不好消息不断传来,那些部队除去一部分顺利返回或者去了孙承宗那边外,居然有不少部队在半道上直接哗变了,哗变的后果很严重,哗变的士兵非但杀掉了主将后掠夺地方,和当初的山西军一样一哄而散,甚至还有直接聚兵造反的。
这些军队摇身一变就从明军成了大明的反贼,给地方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虽然地方得知消息后派兵镇压,但效果并不好,随着这些造反的乱军被打散逃走后,给大明天下留下了很深的隐患。
一个月后,京师周围的勤王部队从最初的十万人减少到了四万多人,剩下的部队中包括黑云龙的宣大军和关宁军,还有就是王荣的潞州卫军了。
不过王荣的潞州卫军也打算走了,看朝廷的意思继续留在这样也是没有意义,而且北边的仗越打越是激烈,孙承宗率部死守住了山海关,皇太极多次猛攻山海关都没能打破关城。
与此同时,孙承宗也没坐以待毙,他命令马世龙等部联合北上的勤王部队攻打遵化和遵化附近的几个要地,蓟州到遵化一线是皇太极来时的通道,现在蓟州已在明军控制下了,而遵化却在皇太极的手里,既然你皇太极打算打破山海关从山海关返回,那么孙承宗就不让你如意,他要死守山海关的同时让其他部队去打遵化,给皇太极来一个狠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你打伱的,我打我的。
孙承宗倒要看看谁能忍不住,如果你皇太极先一步拿下山海关也就罢了,假如山海关一破,辽东防线瞬间全部崩盘,在山海关的孙承宗已存了和山海关共存亡的决心。
可一旦皇太极拿不下山海关,反而让孙承宗的部队先一步打下遵化的话,那么皇太极的处境就很危险了。因为遵化没了,皇太极就失去了退路,再加上山海关又在孙承宗的手里,皇太极的八旗大军就被孙承宗两面夹击,局面彻底改变。
所以双方这时候已经没了多少选择,无非就是看谁先拿下攻击目标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都是一攻一守,打得极为辛苦,皇太极多次进攻始终没能拿下山海关,而马世龙的部队也始终没能打下八旗驻守的遵化。
不过相比皇太极,明军毕竟是本土作战具有优势,虽然马世龙没打下遵化,可在打遵化的同时却拿下了遵化附近的几个要地,其中就包括靠近长城的关口,假如皇太极继续和孙承宗这样拉锯作战的话,那么接下来胜利的天平会逐步从皇太极那边向孙承宗这边转移,这对皇太极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这时候皇太极不得不考虑后续方案,因为山海关始终打不下,而自己在遵化的退路又是岌岌可危,此外还有之前直隶被打散的明军已渐渐被组织起来了,为了保护家园和八旗游击作战,不断骚扰八旗的后方,也给皇太极带来了巨大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皇太极终于下定决心从山海关回师,全军撤回遵化,当得知皇太极的军队回师方向后,在山海关镇守的孙承宗哈哈大笑,虽然他一身倦色满目沧桑,可这笑声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他清楚自从战事很快就要结束了,皇太极终于忍不住要退兵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