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如愿以偿(1 / 2)

加入书签

第371章如愿以偿

魏忠贤本就是市井出身,斗鸡弄狗他拿手的很,随着权势的越发壮大,魏忠贤用人也有自己一套,无论对方是君子还是小人,不管能力如何,其关键就是要听话。

如果不听话,就算再有能力的人魏忠贤也不会用,他试探袁崇焕的另一个用意也是这样。养一条好狗既要给吃的,也要狠狠训,如果训不好,狗改不了吃屎,记打不记吃就不是好狗。

就这样,魏忠贤直接就把袁崇焕的奏折丢到了一旁,再也不去理会袁崇焕那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宁远的袁崇焕一开始因为气愤难填写了那份奏折,可奏折送出去后没几日,袁崇焕的头脑渐渐冷静了下来,心中开始有些忐忑不安起来。

几天后,这种忐忑变成了袁崇焕的心病,每天既期望着京师那边有消息传来,又害怕来的是坏消息。

这些年,他在辽东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从最初的六品官爬到了正四品的官职,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

袁崇焕对权利的渴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对于官位的热衷同样也是如此。可一旦朝廷真同意了自己奏折中所言,顺水推舟同意他辞官回乡,那么多年的奋斗就全付之流水了,手中的权利和头上的乌纱也一夜化为乌有。

这样的结果是袁崇焕怎么都无法接受的,此时袁崇焕已经后悔自己所做的事了,假如有后悔药卖的话,袁崇焕就算倾家荡产也会去买来吃下,可惜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后悔药?泼出去的水难道还能收回来不成?

狠狠抽了自己几个耳光,袁崇焕大骂自己当时太过糊涂,怎么头脑发热就干出了这样的蠢事来呢?

他希望朝廷能有驳回自己的公文下达,可又怕来的公文是同意自己辞职。一天天过去,袁崇焕快被这种等待折磨的要疯了,这简直被判了他死刑还要难受,吃不好睡不好的袁崇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了下去,急得嘴上起了个大泡,疼得连喝水都成问题。

急上火的袁崇焕觉得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他必须马上做出弥补的操作,以补救自己之前的失误。

现在能救自己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魏忠贤魏公公,只要魏公公拉他一把,自己就能重获新生,一旦魏公公放弃了自己,那么自己努力的一切就彻底没了。

为了弥补过错,袁崇焕连忙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写了一封信给魏忠贤,在信中袁崇焕把自己给臭骂了一通,表示自己之前头脑发热做了错事,辜负了皇帝和魏公公的信任,希望魏公公能看在自己忠心和以往功劳的份上,伸出手来拉他一把。

第二件事就是袁崇焕以宁远主将的身份联合宁远其他守将写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是对之前的宁远大捷的战后总结,同时也列举了宁远大捷之所以胜利的真正原因。

袁崇焕没有在这份奏折中过多吹嘘自己的功劳,而是很低调地把自己的功劳放到了次要地位,而把首功给了皇帝和魏忠贤魏公公。

袁崇焕在奏折里说,之所以有宁远大捷,完全是在皇帝英明的指导下进行的,魏忠贤魏公公的战前准备和安排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一场战争中,指挥官固然有相当的重要性,可真正重要的却是战争的谋划者和军队的后勤保障。

就和当年汉高祖刘邦时一样,虽然韩信骁勇善战,可如果缺少刘邦的整体布局还有萧何的协助,哪怕韩信再能打也无法立下奇功。

大明开国也是如此,开国功臣中第一是李善长。虽然李善长不是武将,要论带兵根本不如徐达、常遇春等人,甚至作为文人的李善长手无博鸡之力,别说上阵打仗了,拿刀子和敌人对砍都做不到。

可后来评论功劳,太祖把李善长摆到了第一位,而武将们没有一个不服的。道理很简单,李善长是明军的大管家,大明之所以能夺取天下,没有李善长在后方井井有条的后勤保障是根本做不到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明军才能击败元军,从而占据天下,这才有大明的建国。

从以上例子来看,如今的宁远大捷同样也是如此。他袁崇焕和宁远将领们只不过是执行者,真正的功劳是天启皇帝和魏忠贤魏公公才对。

天启皇帝就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一样,而魏忠贤魏公公的作用也和萧何、李善长没有区别,和天启皇帝、魏公公的功劳相比,自己这点小功根本微不足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