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天启的智慧(1 / 2)
第274章天启的智慧
有了天启皇帝的支持,魏忠贤精神抖擞就去安排这个事了。
等魏忠贤走后,天启皇帝笑着摇摇头,他自然明白魏忠贤如此热衷于此事究竟是什么打算,魏忠贤忠心能办事天启皇帝是知道的,册封腾格尔部固然有魏忠贤刚才说的那些理由,可背后魏忠贤也有着自己的算计。
这算计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允许,利用腾格尔部把边贸控制在其手中罢了。边贸的获利是巨大的,上次冯铨回京后报上来的那些事天启皇帝至今还记得,他也没想到区区一个山西之地,晋商会如此之富,而和晋商勾结的朝廷官员尤其是东林党人在其中弄了那么多的银子。
朝廷一直缺钱,天启皇帝为了弄银子想尽一切办法,这也是他私下让魏忠贤停止召回地方税监、矿监,并利用户部清税的理由迂回,从而从江南征商税弄银子的主要原因。
现在赋税方面有了好转,可依旧还不能满足财政需求,再加上这两年内库的银子一直只出不进,长久下去天启皇帝也有危机感,而现在边贸的合作让他看到了开辟另一条财路的可能。
至于魏忠贤在想什么,又为何如此热衷此事,天启皇帝心里也很明白。魏忠贤无非是想借此也弄点好处,从中中饱私囊罢了。不过这对于天启皇帝而言并不生气,相反他还是鼓励的,一来魏忠贤对自己的忠心不容质疑,二来既然要用魏忠贤就得有容人之量。
常言说的好,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的快是根本不可能的,做大事者有时候不能那么死板,只要下面的人听话,能给自己弄到好处,过手之间沾点油水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天启皇帝清楚如今朝堂上这样类似的事比比皆是,别说内廷了,外廷和地方上都成了惯例,上面拨一百两银子办事,到最后能落到实处的有两三成就算不错了,中间的差额早就成了所谓的“漂没”,从而落到了那些官员的手里。
官员们都这么干,更不用说太监。再说了,太监是皇家的家奴,太监也是没有根的人。太监的银子捞的越多又怎样呢?这些银子又不可能传给自己的儿孙后代,作为家奴的太监手里的银子说白了无非就是替皇帝暂管罢了,只要皇帝一句话,太监的生死都在自己的手里,那些银子随时随地都能落到皇帝的手里。
所以说天启皇帝并不担心魏忠贤贪婪,只要他对自己有用就行了。这个事就交给魏忠贤去办,以魏忠贤的聪明一定能把事办好。
暂且把此事放到了一旁,天启皇帝拿起了一旁的奏折细看。
天启皇帝是少年君主,但他却有着年龄绝不相符的沉稳和智慧。在外人看来,天启皇帝喜好木匠,每日都呆在后宫热衷于木匠活,除了大朝会外,天启皇帝很少见朝臣,就连内阁阁老要求见皇帝也必须通过魏忠贤才行。
这点似乎和他的祖父万历、曾祖嘉靖有些类似,都是不务正业的皇帝。可实际上天启皇帝并不像外面传言的那样,他虽然的确喜欢做木匠活,可喜欢归喜欢,天启皇帝对于这个爱好也仅仅只是爱好罢了,平日里做木匠活只是他的消遣,用这种方式锻炼身体和减轻压力,而不是沉迷此举而不拔。
相反,天启皇帝对政事很是上心,无论朝堂和地方的事他一直密切关注,就连每日的奏折也都是亲自过目,表面上似乎把大权交给了魏忠贤,实际上魏忠贤只是天启皇帝摆在前台的工具人罢了,皇权依旧牢牢控制在天启皇帝的手里。
天启皇帝的这种做法并不稀奇,无论是修仙练道的嘉靖皇帝还是他那位几十年不上朝的爷爷万历皇帝,他们表面上似乎都不问政事,一个热衷于修炼,一个热衷于在后宫当宅男。
可谁又能知道,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却一直牢牢掌控着朝政,如果他们真如表面那样的话怎么可能做到呢?就和天启皇帝一样,外人只以为天启皇帝躲在宫中每天当小木匠,可实际上天启皇帝每日费在政务上的时间远超出他干木匠活的时间,甚至许多时候都会熬夜看奏折,但传到外面却成了天启皇帝熬夜干木匠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