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侦探系统穿武侠 第213节(2 / 2)
“这点我倒是能想明白,不过归根究底,必须要韦念安升起对陆月楼的疑心,后面的计划才能实施。”
朝轻岫颔首:“横竖无事,我从头与少掌柜说罢。
“首先,陆公子找到的那只盒子并非王老大人所留之物。”
“……”
许白水觉得此刻自己脸上一定写满了茫然。
朝轻岫怎么判断出盒子不是真的,陆月楼又为什么没看出来?
基于对上司的信任,许白水很快得出了结论——都是因为朝轻岫太过聪明,所以才发现了陆月楼没有主意到的各种细节……
朝轻岫:“当然,我之所以知道此事,是因为那只盒子跟兵书都是我伪造并叫人埋下去的。”
许白水:“…………”
她的沉默越发漫长。
许白水艰难道:“不知门主什么时候埋的?”
朝轻岫笑:“我曾得到过一本写有各类造假方法的书,从中学了点技巧,在出发之前便仿制好了需要的兵书,坑是来的那天李少侠连夜挖的——当日白水不是也知道李少侠跟着过来了吗?”
许白水确实知道,所以在朝轻岫提到李归弦也懂星象时,才没说他也不在。
听到这里,许白水迅速意识到一件事。
既然兵书是在来之前就伪装好的,那么朝轻岫其实早有给陆月楼挖坑之意。
朝轻岫在跟陆月楼等人一块去王家老宅前,就做好了要对方命的打算。
许白水:“星象与埋藏地点的关系……”
朝轻岫含笑:“信口胡说而已,难为诸位都肯捧场。”又道,“为免陆公子不信,在下准备了两层推理,让他先一无所获,再寻找到那本兵书——人们会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经过波折后得到的答案是真相,付出的越多,就越容易相信。”
要是一下子就找到盒子,陆月楼起疑心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所以在第二次推理时,朝轻岫主动纠正了第一次推理时的很多问题,利用心理战术取信了陆府案件被害人的信任。
朝轻岫:“陆公子将盒子带给韦通判,韦通判会发现那样东西根本是假的——因为当年王老大人埋藏的,根本不是兵书。”
许白水:“门主从何得知此事?”
朝轻岫面上带着微笑:“我一开始就有些猜测,当时想着如果只是兵书,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地将东西藏起来,韦通判这样说,可能只是不愿意透露太多内情。不过最后之所以能确认,是因为我已将东西挖了出来。”
“……”
要不是陆月楼现在不方便挪动,许白水现在都想把人薅过来旁观一下朝轻岫的工作效率。
她心怀敬意地看了看上司的头,怀疑江南武林的脑子有七成都长在了朝轻岫一个人身上。
许白水:“所以那件东西究竟被埋藏在了什么地方?”
朝轻岫:“我曾跟陆公子说,农闲时节才是寻找兵书的合适时机,那并非全是哄骗,当日王老大人将田地分给四个孩子,应该确实是有暗示自己后代,等到农闲时节再来老宅居住的意思。”
许白水记得这件事:“当日你还说过,那是因为冬天的星象与夏天不同。”
朝轻岫:“冬天与夏天不同的可不止是星象,还有植被。
“少掌柜或许注意到了,墩山上种的大多是银杏樟树一类的落叶乔木。”
许白水闻言,毫不犹豫道:“门主放心,此事我全然未曾察觉。”
“……”
朝轻岫想,在话语中适当添加类似“或许”一类描述概率的副词,的确可以提升表达时的严谨性,对名侦探的职业很有好处……
第266章
朝轻岫神色安详地闭了闭眼。
忽略掉许白水总能带来惊喜的发言,朝轻岫继续为对方解释:“墩山不高,从山脚到老宅只有一条路,如果没了树荫遮蔽,那么来客走到半路上,就可以看到延年堂的屋顶。
“延年堂是整个住宅中最高的建筑,位置离前门很近,这样设计,表面上看,是因为山顶平地有限,房舍安排得比较逼仄,实则是为了让外面来的人,走到半山腰时就能看到延年堂。”
朝轻岫:“当日我来王家老宅时,记下了在山路上看见延年堂的位置,等到夜半时分,劳烦李少侠过去挖掘。”说到这里,她又是一笑,“李少侠当日挖了很久,为了担心天亮后被人发现他究竟翻开了山道中的哪一块地方,他还顺带清扫了其余道路上的积雪。不过陆公子那边应该会觉得积雪是少掌柜扫的。”
听到这里,许白水终于想起来老宅的第二天早上,自己被朝轻岫打发去扫积雪。
她还有些奇怪,觉得山道没什么值得打扫之处,仅仅去转了一圈后,就开心地追着狗玩了好一会。
而且那天早上朝轻岫起床很晚,现在想来,应该是在夜间就有所布置,耽误了休息,所以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来补觉。
陆月楼当时完全没有起疑——先不提他本人不大相信不二斋的少掌柜能真正获得其他势力主人的信任,就算撇开信任度不谈,他也想不到,朝轻岫会让满脸写着“快乐郊游”的许白水来为晚上的行动收尾。
“……”
许白水回想着对方独自承担的任务,觉得来无影去无踪的李少侠也很不容易,不愧是出身红叶寺的高手——武功高,心境更高,换了旁人,可能当场就摔铲子递辞呈了。
朝轻岫:“其实王老大人设置的谜题并不算难,只是利用了人的惯性思维,按照文艺作品的一贯套路,如果藏宝者刻意强调不许去某地方翻找,东西多半就在那个地方,而王老大人生前一直强调后人不许改变自己故居,就给寻找者造成了暗示,觉得东西多半就在王氏故居当中,却不知整个老宅只是起到了一个路标的作用,他们想要的东西其实根本藏在了老宅之外。”
许白水很快想通整个设计,又有些感慨:“还好咱们去墩山时,距离王老大人去世不算特别远,否则世事变幻,山道的位置难免有所调整,倘若如今的山路并非王老大人当初所修的那一条,只怕李少侠还得忙上许久。”
朝轻岫:“依照我的猜测,王老大人应该考虑过这个问题,才在山道旁建了供人休息的凉亭,后面的人就算改,也不会改得太远。”
否则以墩山的高度,中间那座凉亭实在有些多余,除了性格懒散的王四郎外,只怕连那对老夫妇都不会特意在此停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