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 2)
“支书,我一直想对你说声对不起。但是,总是没有机会向你说。今天,我就当着胡老大的面,向你……赔个情,道个歉。”
是的,我们都老了。我们都会死,迟早都会死的。但是,年轻人还要活,还要好好地活。他不觉想起了天旺,那个为了自己的女儿,与家里决裂的小伙子,见了他,总是满脸的歉疚,客客气气地叫一声“奎叔!”也正是这位年轻人,在村子第一个办起了食品厂,解决了红沙窝村的一部分闲散劳动力,也拉动了红沙窝村的农产品的生产。他,他们,才是红沙窝村的希望,是红沙窝村的未来。
老奎突然地感到了抉择的艰难。儿子呀,你给老子给了一个出气的机会,让我找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却也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社会,审视人生的机会。你得让我好好想一想,再认真好好想一想。
老奎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开顺妈却发话了:“儿呀,要是天旺的事,你能帮上忙的话,帮一帮也行。这娃不错,人老实,厚道,每次见了我,都乐呵呵的,对咱亲着哩。可就是,这事儿不完全是天旺的,说来说去,还是杨二宝的那一屁股的债。村里所有人的忙,我们都可以帮,就是不能再给杨二宝那种人帮忙了。早些年,他和田大脚一唱一和,差点没把你爹气死。一提这两个人,我的心里就堵得慌。树怕伤根,人怕伤心,我们的好心,都被他们当成了驴肝肺了。”
老奎一边抽着烟,一边听着。脑海里突然地犹豫了一下,犹豫过后,眼前又一次出现了在胡老大坟头前的场景,杨二宝的话不多,却也给了他深深的震撼。尤其是他的那双眼里,盛满了悔恨、失落和看破一切的苍白。老伴儿说完了,他才收起烟锅,对开顺说:“开顺,爹问你,给他们办这件事,违犯不违犯党的政策?”
开顺说:“这是协商解决的事,不违犯政策。”
老奎又问:“协商解决的难度大不大?”
开顺说:“也不会太大。”
老奎听完了,又转过头对老伴儿说:“老婆子,我们都老了,杨二宝、田大脚也老了。迟早是个死。说不定哪天,眼睛一闭,腿一蹬,说走就走了。我们生带不来什么,死也带不走什么,他杨二宝、田大脚也带走不了什么,这世界,还是年轻人的。我思谋了好久,想起杨二宝,心里总是不平顺,但是,想起天旺,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那娃,毕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一个人,在外面闯荡了多年,回到红沙窝村来,又为大家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不容易啊。为了这事,让他关了厂子,太可惜!如果不违犯政策,开顺能扶,就扶一把。扶起来,让他好好干去。”
开顺妈说:“你呀,真是刀子嘴,豆腐心。我也是咽不下当年的那口气,才是那样说的。只要你心里畅快,怎么也行,就按你说的意思办吧。”
老奎说:“一样,我们都一样,都长着一颗豆腐心,没有害人的心。”
开顺听完,深为爹的大度、善良、宽容而感动,也为爹能说出这么深刻的话而吃惊。在官场中混了多年,他看人看得多了,也看得透了,有些人,虽然地位很高,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内心里却十分龌龊,心胸狭窄,报复性极强,相比他的父亲差多了,在人格上差多了。他常年在外,没有尽到孝道,知道父母受苦了,也受委屈了。作为儿子,有时想起,也很自责。没想到给了父亲这样一个机会,他却是如此的大度,他为能有这样的农民父亲而自豪,也深深地,被父亲的真诚所打动。他只好向父亲、母亲表态说:“爹、妈,儿子尊重你们的意思,你们说咋办,我就咋办。”
老奎说:“开顺,如今你官当大了,但是,你毕竟还是咱农民的儿子,以后说话,办事,要常为农民想想。农民,真是太苦了。”
开顺说:“爹,你放心,我会的。”
开顺妈听了,就数落起老奎说:“你看你,又来了,儿子啥不比你强,还用得着你教育?早些年,也没见得你对儿子有多关心,成天拉着个脸儿,像个凶神恶煞一样,娃娃们见了,都躲得远远的……”
老奎被揭了短,就笑着说:“那是过去的事了,提它作甚?”
开顺也笑着打圆场说:“爹说得对着哩,以后有啥了,还是要说。说说对我有好处。”(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