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打造旷世之作(1 / 2)

加入书签

第740章打造旷世之作

柳一非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她十几岁就开始拍戏了,又跟着母亲移民米国。

她没有深入了解华国古代的历史很正常。

也没有规定当演员必须得了解这些。

倒是编剧得了解这些。

写唐朝的故事,都没有了解过唐朝的历史,怎么写出深刻的故事呢?

《盛世之下》接下来上演的剧情把大唐的盛世解剖给大家看看,盛世到底是什么样子。

天下流民四起,官吏贪墨横行,贵族挥霍无度,朝廷没有钱,所以要想办法搞钱。

用某部电影的经典台词说,穷鬼没有油水可以搜刮了,弄钱只能从贵族、世家大族的手里弄。

然后负责给朝廷弄钱的宰相就被流放了。

这很真实。

接下来上演的剧情更加真实,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天天写诗嚷嚷自己怀才不遇。

可是在长安城以外,那些真正的寒门士子才是真正的怀才不遇。

寒窗苦读十几年,本想考取功名报效朝廷,结果科举是不糊名的。朝中无人,想要考上难如登天。

电影的整体氛围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电影也告诉观众,为什么安禄山和那些节度使能够获得地方的军z大权。

因为朝廷没钱了,所以只能放权给节度使,让节度使自己养兵。

这跟安禄山会拍马屁会讨好唐玄宗和杨玉环没太大关系,是大势所趋。

不过要说安禄山靠着讨好唐玄宗拿到最强的三镇管辖权,这个倒是说得通。

最后,大批流离失所失去土地的流民跑到安禄山和各大节度使帐下参军,真正怀才不遇的文人也跑到安禄山和各大节度使帐下任职。

“这太讽刺了,真正想报效朝廷的人没有上升空间,最后跑到反贼安禄山那里。

那些吸朝廷血的达官贵人们却占据各个重要的岗位,还阻止底层人上升。”

柳一非都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好像从始皇帝到大清灭亡,一直都没有变过,一直都在重复这个循环。

电影的前半部分讲的就是这些。

电影清楚的阐述清楚了,为什么安史之乱一定会爆发。

这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没有安禄山,顶多推迟一些年,还会有刘禄山和王禄山。

之后就是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打进洛阳和长安时,平时被瞧不起的流民贫苦人家子弟组成的叛军异常英勇。

倒是那些家庭不错,不需要到边关打仗,在洛阳和长安城里当士兵的一点血性都没有。

叛军攻城时,他们武备松弛,有些连弓都拉不开,还有个别吓得从城墙上掉下来。

这些可不是李俞瞎编的,史书里都有写。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大部分时候战斗力最强的都是边军,因为他们经常打仗。

安禄山的根据地就在北方边境,经常打仗,叛军吊打洛阳长安的守军非常正常。

后来安史之乱平定的主力是从西北调回来的,还有朔方军也属于边军。

从西北调兵回来平叛,也让吐蕃顺利入侵了安西四镇,安西四镇就丢了。

这就是安史之乱的连锁反应。

满城白发兵和归义军的悲情故事,也是因为镇守西域的唐军调回去平叛后,朝廷无力再派兵重返西域导致的。

电影里还有很多讽刺的地方,朝廷平叛的不少将军和士兵是胡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