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节(1 / 2)
比如说号称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朗道,喜欢给任何事物打分。
见到个妹子他要打分,见到个汉子也要打分,就连啪啪啪的质量还要打分——而且还把这些事儿写成了日记……
再比如赫赫有名的理查德·费曼。
这货贼喜欢去吉安努尼的店里看脱衣舞,然后一边看脱衣舞一边点上一杯柳橙汁计算物理问题。
而在这些极具话题性的物理学家中,斯蒂芬·威廉·霍金无疑可以排到前几名。
不过他的话题性并不是因为他的性格,而是因为他的经历——霍金的故事此处就不多赘述了,他得渐冻症的故事早就被记录在了语文课本上。
早先提及过。
斯蒂芬·威廉·霍金的主要贡献更多在于科普领域,后世他去世的时候因为各种营销号的作妖,学术地位确实是有被拔高了一些。
但另一方面。
拔高归拔高,霍金的学术成就还是很扎实的——只是没有达到一流层次罢了。
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大爆炸奇点理论,二就是霍金黑洞蒸发理论。
其中后者便包括了黑洞辐射、黑洞熵等徐云提到的、或者杨振宁推导出来的结果。
如此一来,霍金今后的走向就不好说了。
他不像海对面的温伯格和盖尔曼,温伯格和盖尔曼的成就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被徐云给截了胡,但徐云敢肯定,这两位大佬今后的成就反倒会更高。
而霍金呢,他在学术方面的道口是比较“窄”的——他只研究天体物理,准确来说是天体理论物理。
他有点类似1850副本里被徐云牛头人了x射线的伦琴,属于徐云也不知道走势会如何的情况。
不过霍金的数学基础还是很强的,所以应该不用太担心他会泯然众人。
另外……
等副本结束后徐云还会用邀请函去见一次霍金,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了了霍金的遗愿,因此他对于霍金虽然没那么大脸说什么心无歉意,但至少双方在支付的‘代价’上可以算是对等的。
当然了。
关于那张邀请函徐云还有一些微操,此处暂且不表。
总而言之。
随着黑洞熵和黑洞辐射的推导出炉,有关黑洞观测的立项在理由上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小徐。”
接着杨振宁想了想,对徐云问道:
“按照你的预期,【红岸】基地黑洞项目的具体检测设备大概有哪些?”
说来也巧。
徐云虽然不是天理物理方面的从业者,但他的好基友张和光……也就是科大星系宇宙学实验室的那位在读博士、徐云原计划安排神王星的对象,曾经和他介绍过很多关于黑洞研究的信息。
因此他没怎么费劲,就很快检索出了那部分记忆:
“首先肯定就是射电望远镜了,从x-ray到gamma-ray多波段进行观测,这也是黑洞观测理论上的主力军。”“其次则是引力波探测器的协助工作,另外还有无线电波、事件视界望远镜等等。”
上辈子是黑洞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黑洞这玩意儿本身是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因为它的引力非常强大,甚至连光线都无法逃脱,因此它本身是不发光的。
但是根据黑洞的引力作用和周围物质的运动情况,物理学家却可以通过观察黑洞周围的物质和现象来推断黑洞的存在和性质。
比如说可以观测星系中的恒星轨道,黑洞的强引力会影响恒星的运动轨道,因此可以通过观测恒星的轨道来推断黑洞的存在和质量。
再比如说测星系中的物质吸积盘——物质被黑洞吸引进入后,会形成一个围绕黑洞旋转的物质吸积盘。
这个吸积盘会发出强烈的电磁辐射,可以通过观测这些辐射来推断黑洞的存在和性质。
另外就是引力透镜效应和引力波之类的方法,除此以外的手段就属于短期内没啥实现可能的臆想了。
杨振宁在心中简单分析了一遍徐云的这些方案,微微颔首的同时又说道:
“那么小徐,最后的一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研究呢?这有啥说头没?”
实话实说。
事情到了眼下这个地步,徐云所说的五个大项目有四个都已经具备了立项的必要,因此红岸基地的落成至少在杨振宁这关是没啥问题了。
不过杨振宁已然对徐云起了兴趣,所以想看看这个素未谋面的驴同志,能不能再拿出一些新奇的东西。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啊……”
徐云有些感慨的复述了一遍这个词:
“这个概念的研究,算是一个……兜底吧。”
杨振宁眨了眨眼:
“兜底?”
“没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