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节(2 / 2)

加入书签

陈省身从信件上抬起头,重新看向了李景均:

“景均,光是这封信就让你心动了?万一是空头支票呢?”

李景均对这个问题显然有所准备,闻言指了指信的尾部:

“省身,你看看落款的名字。”

“落款?”

陈省身眨了眨眼,重新朝信末看去。

待看清落款的两个名字后,他顿时瞳孔一缩,激动之下连桌上的茶杯都打翻了一个。

不过这也不能怪陈省身定力不足,毕竟这个时代的任何人看到那两个署名,都会发出由衷的叹服。

这是两个光看文字,就会在脑海中脑补出对方音容笑貌的名字。

在这两个名字面前……

别说当初给李景均设局的人了,任何牛鬼蛇神都是土鸡瓦狗尔!想到这里。

陈省身便将信件还给了李景均,问道:

“所以景均,你打算多拉点人回国?”

李景均重重点了点头:

“没错,给我信件的人告诉我,只要是我能够说服的人,他们都有办法让海对面放行。”

“虽然这次我们的阵势没有光亚他们当初那么大,但拉回个二三十人我还是有信心的。”

李景均话音刚落,一旁的小杨便皱起了眉头:

“景均兄,咱们在海对面的留学生数量不少,可涵盖的专业方向也有很多。”

“譬如我这种搞理论物理的学者一旦回去……景均兄,我说的话你别不爱听啊,信上可是只保证了不会改变你的工作方向而已。”

陈省身亦是点了点头。

陈省身也好、小杨同志也罢,他们留在海对面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其实一直都记挂着国内的消息。

例如后来海对面单方面于驻霓虹使馆声称钓鱼列岛是霓虹领土,正是陈省身、小杨等人振臂一呼,才在海对面掀起了保钓运动。

身在曹营心在汉嘛不至于,毕竟他们多多少少为海对面做过贡献,但要说他们真的是一味贪图海对面优渥生活,这显然也不太客观。

他们留在海对面的关键因素还是因为如今的华夏没有适合他们专业的发展土壤——至于更深层的能不能接受的转职问题,就属于觉悟的范畴了。

有些人觉悟高固然值得敬仰,有些人觉悟有限其实也没什么好喷的。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提供他们留学机会的还是物流集团呢。

当然了。

一样米养百样人,如此庞大的留学生基础之下,也有一些人确实是贪图荣华留在了海对面。

比如说那谁谁谁对吧……总之此处暂且不表。

听到小杨的问话。

李景均再次看了眼这位数年前刚刚拿下诺奖的同胞,斟酌着道:

“小杨,省身,这点你们尽管放心吧。”

“写信的作者还专门通过送信人给我捎了个口信,说是只要是能一起回国的学者,组织上都会妥善进行安置。”

“他们最少能保证90%的人继续原本方向的研究,剩余的同志如果有强烈的个人意愿,那么也可以不改方向。”

陈省身和小杨闻言,脸上齐齐露出了一丝犹豫。

陈省身举家迁往海对面的缘故是因为他原本的关系隶属于物流集团,比如说他当年担任过物流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所长,后来还评选上了物流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于是在物流“虎踞”对岸的那一年,他便应奥本海默之邀举家迁往了海对面。

如今整整12年过去,他才决定正式入籍。

小杨的时间则要更长一点。

他在45年的时候来到了海对面,在原本历史中要在64年才会入籍,跨度整整长达19年。一个12年,一个19年,这都不是眨眼一过的短暂时间。

诚然。

二人真正的内心想法只有他们本人知晓,局外人只能通过各种细节和心理进行分析。

但可以简单判断的是在这些年间他们一定迟疑、犹豫过很多回。

毕竟他们出生的地方都是在大陆本土,实打实的华夏生人,血脉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过了片刻。

小杨主动给两位大哥辈的同胞倒了杯茶,又问道:

“景均兄,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李景均做了个请的动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