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1 / 2)

加入书签

在这种情况下。

要是你站的位置靠后,有可能就会错过了笔画顺序的教学。

等到了课业结束后,有条件的学子可以购置字帖临摹,字帖上会清楚的告诉你笔画顺序。

至于没条件的学子就惨了:

遇到比较好的同窗或许能请教一下写法,但要是同窗关系一般或者蒙学时期没去问——蒙学时期年龄小,不一定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些人甚至可能到了科举阶段,都不一定知道一个字到底该怎么写。(参考资料doi:10.16346/j.cnki.37-1101/c.2002.06.022,河大一位权威教授的论文)

比如茴香豆的茴字,在宋朝你能见到最少十几种写法。

而一个字成体后是否好看,和笔画顺序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偏偏古代科举的字迹又是个加分项,因此有些倒霉蛋寒窗苦读十几年,明明有能力考中科举,却因为字迹问题而翻了车。

其实类似的情况后世也有不少,小学的时候不喜欢练字,高考时鬼画符丢分的简直不要太多。

因此眼下有了粉笔这东西,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便可能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做到大范围普及。

毕竟按照徐云先前示范,粉笔的制作流程和成本都极其简单与低廉。

“当今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县一千二百三十四,每县又有蒙学两所……”

看着手中的这根粉笔,老苏的双手隐隐有些颤抖:

“有了粉笔一物,若是每县每年可多教谕三位秀才,那便是三千七百余人,文教将兴矣……”

随后他又深深看了眼正在准备讲义的徐云,心中不由冒出了一股迟疑:

这样一个随手就能拿出诸多奇物的年轻人,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男伶吗?

别的不说。

他只要把大蒜素拿去贩卖,至少一个州县首富的身价肯定是有吧?

虽然男伶这个职业束缚比较大,但并非不能赎罪脱身。

比如目前朝中的一位集英殿修撰陈令便是男伶自赎出身,不但从了良,甚至还当了官呢。

除非……

他身上另有隐情,使其根本没有机会赎身。

这并非老苏在莫名脑补,毕竟徐云自身的条件太特殊了:

夤夜出现在自家府里,没有腰牌和籍贯文书,身上带着不少金银财宝,整个人细皮嫩肉的。

同时自身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又不低,手上拥有哪怕是京内圣手都不晓得的神奇药方……

而纵观眼下整个大宋,能储存诸多玄奇知识的地方,似乎只有一处……

也就是……

宫室!

嘶……

想到这儿,老苏的表情顿时有些古怪了起来。

是向太后?

还是赵佶?

或者是……

两个都有?

从现实角度出发,似乎赵佶的概率大点。

毕竟这位可是知名的花花公子来着,和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二为了啪啪啪设立了相关机构的皇帝,也就是控鹤监和行幸局。

想到了这一层,老苏不由有些犹豫了起来:

若是皇帝真派人到自己府上要抓徐云,自己该怎么办?

交或者不交,似乎都不是一个好方法啊……

而就在老苏思维发散的同时。

另一边。

徐云也终于想好了自己的讲义方向:

物理的力。

在后世的华夏,人们所说的科学,一般指自然科学。

而自然科学的本质,一般是对于支配自然现象的规律所做的一种描述。

比如我们观察到了某个现象,通过逻辑推理猜测背后的规律并用数学的语言加以表述,再通过实验验证其准确性。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在能够容忍的误差范围内,得到了自然现象的规律或者说原理。

至于科学的基础……

从客观角度来谈,数学其实要比物理排的前面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