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193节(2 / 2)

加入书签

打仗会死人,将门子弟会阵亡,符兵也会损失,收集战利品无可厚非,皇帝总不能既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皇权与世家共天下,就是这副模样。虽然这话没人会拿在明面上说,但规则就是这么个规则。

世家如果不能从战争中攫取财富,壮大自己,谁会吃饱了撑得,失心疯了,冒着生死危险,带着族中子弟征战沙场?

做个安安全全的文官不好吗?

文官在任上,利用手中权力,要赚取财富还不方便?

同理,这也是眼下的大齐文官,百般抵制战争,日日鼓吹“刀兵入库、马放南山”,方为太平盛世的原因。

因为一旦有战争,将门只要取得胜利,就能迅速壮大自身。

这世上的买卖有很多种,获得财富的方法也数不胜数,但却没有一种比得上战争,来得直接高效。

战争的本质,向来是抢钱抢粮抢地盘。只不过草原军队干得明目张胆,而中原皇朝对草原的战争,多是保护自己的钱粮地盘。

战争的起码追求是获利,赵宁这回跑到雁门关来,早早谋划、参与这场战争,自然不是为了将士战死,族人折损。

而是为了让赵氏借此机会,更加壮大。

朝廷不给的,他自己弄;皇帝不给的,他自己拿。

“宁哥儿,天元、契丹两军的财物,也送过来了。”赵辛满面春光的跑到赵宁面前,递上了手里的礼单。

他现在已经确认战争结束了,天元、契丹两部会撤军,之前在路上的疑虑一扫而空,对赵宁料事于先的智慧,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扫了一眼天元、契丹两部的礼单,赵宁轻笑一声。

虽说蒙赤跟契丹可汗,要给皇帝上书,赵宁跟赵氏不好阻拦。但他们毕竟是要通过雁门军办事,没点好处,雁门军凭什么大开方便之门?

第二三一章 信谁

安思明在给皇帝写密报。

他已经坐在案桌前两个时辰了,可却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

这份密报,要说清此战的详细情况,送给皇帝。但这份密报又事关他的身家前途,并不那么好写。

若是如实禀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安思明当然不必纠结。

但能如实禀报吗?

很显然,这正是让安思明苦恼的问题。

黑石谷一战,他的嫡系部曲死亡近半,尤其是修行者,更是死伤过半。而如此巨大的付出,换来的军功,却只是攻克黑石谷关城。

如果凤鸣山最终是从黑石谷被攻破的,安思明所部功劳还大些,但凤鸣山是被赵宁从白风口突破的,他攻克关城,也就仅仅是攻克了一座关城。

些许军功,与付出完全不成比例。

这些锐士,可是皇帝分外关注,寄予厚望的寒门势力,皇帝是要安思明带着他们沙场建功,进一步蚕食雁门军军权的!

现在军功没有多少,安思明已经辜负了圣命。

军情如实禀报的下场,安思明用脚指头想也只能知道。

他的地位会保不住,他会被人取代!

安思明想起自己的身世。

他有一头卷发,碧色的眼珠子。他的确不是中原人,而是西域胡人之后。

在大齐这个强盛无双、兼容并包的国度里,慕名逐利而来的胡人随处可见,才智卓著做官的胡人也不少。东瀛来的遣齐使,就有不少在官府出仕。

大齐开朝之初,便有很多草原贵族骁将,在军中就任高位。譬如,突厥人阿史那思谟。

阿史那思谟做右武卫大将军,没有人非议,因为人家靠得是实打实的战功。但安思明呢?

他没有军功。

他能有今日地位,一靠钻营媚上,二靠王极境的修为。但安思明心知肚明,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他能出任高位,跟那些被破格提拔,显赫人前的寒门士子,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皇帝需要一些没有根脚,不是世家子弟的人,来占居高位,分世家大族的权!

说到底,他不过是皇帝对付世家大族的一枚棋子。他最大的人生使命,就是来分赵氏的军权,这是他在皇帝眼中,唯一的用处。

没了这个用处,他什么都不是。

皇帝要撤换他,轻而易举,而且不知道有多人拍手称快!

而现在,他正在面临此生最大的危机。

他已经是雁门关防御使,他不能丢掉这个高位,他已经习惯了荣华富贵,他不能想象自己跌落尘埃后,会被多少人嘲笑、踩踏。

那样的悲惨人生,有什么意义,有什么活头?

安思明眼神逐渐坚定,拿定主意放手一搏后,他开始奋笔疾书:

“......北胡军队战力寻常,所依仗者,唯自西域购置的甲胄、长弓而已。雁门军两战皆为仰攻,处尽劣势,得胜原因也在于此......

“第二战中,黑石谷最难攻克......大都督严令臣下,务必攻克黑石谷关城,臣不得不全力施为......臣戮力攻打关城,将北胡预备兵力,全部吸引至战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