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2 / 2)
“二位不必再侯爷长侯爷短了,唤我一声四郎便好。在下虽领钦差督军一职,却并非是当真来督察军务,官家既然亲口许诺,白大人全权处置川陕四路军政,不必事事禀报,便自然不会对白大人心生猜忌。在下主动请缨前来蜀中,一来是想为国尽忠,二来亦是敬佩白大人为人,绝无半分越权之心。如今川蜀百业凋敝,万事待兴,白大人若有吩咐,在下必定鞍前马后,在所不辞!”
能在大宋生死存亡关头,毅然入蜀,力挽狂澜,解朝廷燃眉之急,本就堪称忠臣义士。更不消说白行山入蜀之前,曾向赵韧发下宏愿——愿假十年,外御鞑虏,内安百姓,手掣全蜀之地,还之朝廷!
只此一句,便值得裴昀钦佩。
白行山乔装渔夫前来试探她,来的路上她又何尝没有暗中向蜀地百姓打探过白行山。她得知此人上任之后,便即刻惩贪官,纳贤才,修工事,复农田,安民心。而今日一见,确实名副其实,正如连那朝天门码头的挑夫都能认识他,此人一心鸿鹄之志,满腔赤胆忠心,定能重塑川蜀繁荣!
此时她言尽于此,也算是和白行山推心置腹,交了个底。
白行山听罢果然大喜,朗声笑道:“爽快!早在江淮之时,我便已听岁寒言及裴家四郎为人侠义,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今后我便唤你一声四郎,而白某痴长你几岁,私下里你便也唤在下一声安摧兄便好。”
裴昀亦不推辞,依言唤道:“安摧兄。”
“四郎如此干脆,我也不见外了。”白行山正色道,“眼下正有一当务之急,非四郎为之不可。今日招贤馆一行,虽未遇得良才贤士,但听四郎偶尔开腔,皆是言之有物。除武学兵法、史书典籍外,四郎于医星占卜似乎也颇为熟稔,若论文武全才,非你莫属。如今招贤馆虽宾客满座,却是良莠不齐,正缺四郎这般人坐镇,不知四郎意下如何?”
白行山如今总揽川蜀军政大事,日日公务缠身,欲礼贤下士,却实在分身乏术,而以裴昀之身份声名,坐镇招贤馆正是不二人选。
裴昀深知此理,听罢当即一口应承下来。
第137章 第三十一章
于治蜀抗虏之策,白行山心中自有沟壑。这段时日招贤馆汇集四面八方贤士,更有各地州府推荐而来的人才,献上不少佳策妙计,但白行山真正想寻的,却是出奇制胜的能人异士。
比如对付蒙军的攻城火器。
火药源自中原,唐朝末年即已用于行军打仗。然而一则大宋立朝,重文轻武,从来不曾在军中广泛配备火药武器,二则,宋军之中火药武器威力平平,并不及寻常刀剑兵器实用。
然而蒙军对此却极为重视,每每攻下一座城池,便要大肆掠夺城中能工巧匠,甚至在军中特别组建一支“匠军”,由一绰号“神偃师”之人统率,专事锻炼制造工程战械,改良火药兵器。随着战争打响,蒙军所及之处越远,攻下城池越多,武器便越发精良,如今已是赶超过宋军不知多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