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102(2 / 2)
秦使蒙恬将兵十万人,北击胡,渡河,取高阙,据阳山北假中,是也。
——《水经注·河水》
什么是“暴师于外”?就是军队在远方作战。若驻守长城之内,何来暴师于外。
何以“蒙恬威震匈奴”?就是因为打到了匈奴远遁的根基之地,匈奴深为震恐。
什么是“辟地进境,飞刍粟以随其后”?就是大军向北长途追击,后面是源源不断的良马快车驼载着粮食跟进。假如仅仅进军于北河边缘的阳山、高阙,区区数百里距离,完全可以在目的地建立稳定的后勤基地,车马从容运输也可,值得在大军之后由良马快车组成专门的大型车队,“飞刍粟”追随大军前进吗?
为什么是十万人马,而且是必须飞车跟进的十万骑兵?
这个数字,正是那种可以适合大小任何战役的远征军规模。后世也是如此。西汉的反击匈奴,霍去病的远征军规模大体也在十万上下。后世西方之十字军东征,每次的远征军也都没有超过十万。历史的实践说明,十万之数,这是古典战争时期远征军的最佳构成规模。
凡此种种都说明,蒙恬的第二次长距离追击战,不是停留于北河边缘的阳山、高阙,而是至少远征到狼居胥山的单于庭,追击到今日的贝加尔湖——北海地带。
3.翁仲神威:西部战线大反击
反击匈奴的西部战场,也取得了重大胜利。
西部匈奴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当时秦国的陇西郡。当时的陇西郡,东与今日陕西宝鸡接境,西到今日兰州地带,北接六盘山,南接白龙江,大体包括了今天的天水、庆阳、平凉、兰州等地区。这一范围内,包括了早期秦人族群的两个根据地:一是殷商灭亡后秦人族群从东部向西迁徙的第一个落脚地——西汉水上游的河谷地带,它在今日甘肃的礼县境内;另一个,是秦人族群后来又拓展的第二个基地——渭水北部的张家川地带,古称秦亭,也就是今日的甘肃秦安地带。春秋之前,早期秦人族群一直在这个地区生存了将近三百年。
西周末期,秦人东进救周,因功成为东周大诸侯。但是,秦人族群在这一地区的两个基地仍然保留了少量部族。春秋中期秦穆公拓展霸业,西出陈仓,吞并了陇西12个戎狄族群政权。从那时候开始,整个陇西地区与东部关中地区就融成了一体,陇西就变成了秦国的大后方。
秦穆公平定陇西称霸西戎之后,众多戎狄族群留在了陇西,化入了秦国。也有众多戎狄族群迁徙流散,或与更西部的羌人结合,或与北方胡人结合,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继续对陇西地区进行着不间断的侵入劫掠。所以,这一地区的军事冲突一直未能间断。
进入战国中期,西部的戎狄、羌人族群相继衰落,纷纷融入了已经强大起来的匈奴族群联盟,以新匈奴的形式继续进攻陇西。故此,秦在统一中国之时,将北部、西部的外患一体化对待,都视为匈奴之患。与北部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西部是老秦国的大后方,一直由秦国一方防守,后勤输送与反击根基,都相对良好于九原地区。
秦帝国统一中国之初,西部匈奴的力量虽不如北方规模之大,但也对西部秦军造成了很大的压迫。当时的狄道以西(临洮以西地带),还处在与匈奴作战的拉锯地带。所以形成如此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秦国在统一战争期间将防范匈奴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北方九原方向,陇西驻守兵力相对较少,大体只有两三万人。如此兵力,不足以对西部匈奴发动反击作战。
当时的西部秦军,只能做到以少量兵力为轴心,同时依靠秦人族群在陇西地区长期经营所形成的良好作战根基,以及具有深厚尚武传统的陇西民众的全面支持,确保匈奴东进之时不能大幅度深入,不能越过狄道——当时的陇西郡治所。
秦国在灭楚战役之后,将秦军大将李信派为西部战场主将,同时又以著名的猛士将军阮翁仲为临洮守将。应该说,这时的秦帝国,已经在为未来的西部反击匈奴未雨绸缪了。但是,由于兵力所限,直到全面大反击开始之前,西部战况仍然未能根本扭转。
在北部大反击开始的同时,或稍前时段,陇西反击战也开始了。
陇西反击战的进展情形,已经无法具体化了。我们所能知道的基本事实是:西部反击匈奴取得了全面胜利,秦军前锋已经追击到黄河上游的羌人地区,也就是今日青海地区。李信及其陇西李氏家族,由此在西部建立了巨大的军旅声望,历经两汉直到隋末,依然有着相当的名将家族号召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陇西反击战涌现的猛士阮翁仲,成了整个反击战的英雄象征。
对于这个威震匈奴的英勇猛士,史书多有简略记载。相对具体的,是明嘉靖《陕西通志》卷二十三之《临洮名宦》:
阮翁仲,交趾人。身长二丈三尺,气质端勇,异常人。……始皇并天下,使翁仲守临洮,威振匈奴。翁仲死,始皇铸铜为像,置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至者,犹以为生。
又据《淮南子》说法,咸阳宫矗立的翁仲铜像,是“放写其形,铸金人以象之”。这就是说,当年铸造的翁仲像,不是原型仿真,而是放大了的,实际远远不止二丈三尺高。若以至少放大一倍计算,也在五丈余高了。如此煌煌十二座高逾殿阁楼台的金铜巨人,矗立于宏大广场,其威其势,确实摄人心魄。
4.秦帝国修筑万里长城
对匈奴大反击获得全面胜利之后,秦帝国并没有就此止步。
为长期有效地防御匈奴,秦帝国确定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修筑长城。
中国历史上在重要的边陲郡县修筑城墙的做法,开始于诸侯分治的春秋中期。因为这种仅仅基于军事防卫,而并不是为了城池安全而修建的城墙,往往都很长,所以当时被称为长城。到了战国末期,七大战国都有了自己的长城。这种长城,一般都修在边境地区。但是,它并不是今天我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102在线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