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70(1 / 2)

加入书签

是,由于残酷的实力大争,促使一个国家必须尽可能地遴选出英雄君主。因此,战国时代的国君继承,突破宗法制的现象又远远多于其他时代。这种突破,一般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兄弟继承,一种是庶出王子继承。这两种突破,一般来说都是在三种情况下发生:一则,国君正妻(王后)没有生出嫡子;二则,嫡长子先于国君死亡;三则,嫡长子弱智无能,并得到朝臣普遍的确认。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秦国的权力传承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商鞅变法之后,奉行法治,政治稳定。从秦孝公开始的后继储君的遴选,虽然每一代都出现过曲折,但从总体上说一直都是相对顺利的。所谓顺利,就是都在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下,解决了权力继承问题,没有出现大的波澜。而且,秦国的继任国君,都是天下公认的雄略之才。

秦国在变法之后的储君遴选,第一次突破宗法制,开始于第三代国君秦武王。

此人性格躁烈,在位只有三年余。在率军进入洛阳王城时,秦武王炫耀武力,与秦军大力士一起力举九鼎之一的雍州鼎,受伤致死。因为正值青年,秦武王此时没有王后所生的嫡子。当时,王权继承人就成了弹性极大、又极为棘手的大问题。但是,这个生性躁烈的秦武王,却在最后关头显示出了惊人的冷静。秦武王遴选的王权继承人,出乎所有大臣的预料,是自己的庶出弟弟嬴稷,而不是与自己同出一母的胞弟。这个嬴稷,就是后来威名赫赫的秦昭王。从出身说,这个嬴稷是秦惠王的楚国妃子芈八子所生的儿子。在秦武王突然死去时,嬴稷还是一个未到加冠之期的少年,大约十五六岁,还和母亲芈八子一起在数千里之外的燕国作人质。

嬴稷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长子。所以,在即位之初,颇有些许动荡。幸运的是,嬴稷的母亲芈八子,也就是后来的宣太后,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女政治家。儿子继承国王,芈八子自然地成为太后。为稳定儿子的君位,宣太后在初期成功斡旋朝局之后,成了事实上的摄政太后。在她的主导下,楚国名士魏冄做了丞相,青年将军白起成为秦军新统帅。君臣合力,首战大败合纵联军于河外战役,迅速稳定了大局。此后,宣太后摄政的秦国一片生机,开始对山东六国发动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强势进攻。

宣太后主政三十余年,秦国获得空前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大政治家。

秦昭王大约在五十余岁亲政,有辉煌的业绩,也有荒诞的错误。在三次攻赵失败之后,秦昭王已经是接近七十岁的老人了,随时可能撒手而去。此时,秦国还没有储君。因此,秦昭王在逼迫地,也是自觉地进入低谷后,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确立国君继承人选。

秦昭王确立储君的历史脉络如下:

秦昭王在一个正妻(王后)之外,先后有8个妃子,共9名“王女”。

这9名“王女”,先后生下10个王子,6个公主。秦昭王正妻,是宣太后主婚的楚国公主,时称芈后。这位“芈后”,婚后不久就生下一个王子,自己却因难产崩血而死。依照宗法制传统,这个王子就是嫡长子,名叫嬴悼。另外9个王子,是8个嫔妃所生的庶出王子。在这9个庶出王子中,以低爵妃子“王少使”所生的一个王子居长,名叫嬴柱,排行二王子。以另外一名低爵妃子“唐八子”所生的王子居次,名叫嬴煇,排行三王子。从当时的综合情况看,这三位年长王子都不出众。嬴悼、嬴柱体弱多病,惟有三王子嬴煇强健英武,性格却很偏狭。

这种状况,一直是秦昭王的心病,也是朝局关注的对象。

秦昭王前期,被特意封为蜀侯并派到蜀郡领政的三王子嬴煇,突然有了反叛迹象。宣太后与秦昭王秘密派司马错为将,平定蜀乱,处死了嬴煇。《史记·秦本纪》对此事的时间记载是秦昭王六年,颇有矛盾——即或秦昭王20岁即位,此时也只有26岁,不可能有一个能独立任事的青年儿子。因此,合理的推定,这件事应该发生在秦昭王前期的20年内,不能确定为秦昭王六年。

这一突兀的王子反叛事件,将册立储君的问题推了出来。之后不久,主政的宣太后促使秦昭王正式册立芈后所生的长子嬴悼做了太子,以示国政安定。可是,到了秦昭王四十年,也就是秦昭王亲政的前一年,体弱多病的太子嬴悼出使魏国,却突然死在大梁了。太子突然死去,储君问题立见紧迫,刚刚亲政的秦昭王大大为难了。

此时的秦昭王,已经将近六十岁了,期待再生王子而慢慢培养,已经很难了。

两年后,秦昭王无奈,只有正式册立此前已经封为“安国君”的庶出王子嬴柱为太子,总算在名义上解决了储君问题,化解了危机。但是,作为储君问题的实质隐患依然存在,就是这位储君能否在身后安定秦国,依然是一个危险的谜团。

4太子嬴柱立嫡:低谷第二次政治危机

这时的嬴柱,已经年近四十岁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已经是老太子了。

但是,更令秦昭王忧心的,还有后续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则,这个老太子身体状况同样差,自来多病,绝不可能健康长寿;二则,这个老太子历来很少与闻国事,遇事缺乏主见,大事主要靠正妻华阳夫人做主,这种人很难成为明君;三则,太子嬴柱的正妻华阳夫人不生育,没有生下一个子女。太子的一群庶出子女中,只有一个叫做嬴异人的比较出众,还很早就被派到赵国做人质去了。这就是说,老太子嬴柱还没有法定的继承人,若其骤然早逝,局势将陷入极大混乱。

这等情势下,摆在晚年秦昭王面前的实际问题就是,即或老太子嬴柱能够活到继承王位的那一天,也肯定会很快病逝。那时,继承人将再次成为重大危机。届时,依靠老太子嬴柱的才具与精力,肯定不能妥善解决。惟一的办法,就是秦昭王亲自操持,在生前为太子选定一个可靠的继承人,才能确保秦国不会出现连续性的权力危机。

这就是秦昭王最后几年最为棘手的大难题——为老太子嬴柱立嫡。

立嫡,就是在正妻没有生出嫡系儿子,或者所生嫡子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死亡的情况下,在亲族血统内再选定一个后辈青年作嫡子,承认为自己的继承人。民间说法,这叫做“过继”。按照宗法制传统,重新立嫡的遴选顺序是由近及远:首先在主人的庶出儿子中遴选,再在同胞兄弟的儿子中遴选,渐次扩大范围,直到选出满意的继承人。这种遴选立嫡,在战国并不少见。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就是在丞相田婴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以才具出色的庶出子身份,经齐威王首肯而被选定为田婴嫡子的。

那么,此时的太子嬴柱,可供遴选的第一序列庶出子有多少呢?

截至安国君嬴柱立为太子,他的女人们总共生下了二十多个子女。按照当时的法度,这些都是太子的庶出子女。经过由秦昭王主导的查勘考校,当时居住在太子府的这些庶出子女,几乎都不具备应有的资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