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21(2 / 2)

加入书签

因为反击戎狄,因为力图出新,周宣王之世被传统史学称为“宣王中兴”。

可是,这场没有结果的“中兴”,很快就结束了,周人的真正灾难终于来临了。

6.历史折光:关于西周灭亡的神秘预判

周室的灭国灾难,有三则神秘的预判被写进了史书。

第一则预判,是周宣王神秘而突然的死亡。

据《史记》正义引《周春秋》说,周宣王杀了无辜的杜伯。三年后,周宣王在会合诸侯作土地核查时,死去的杜伯红衣红冠,突然出现在道边,挽起一副红色弓,一箭射中了周宣王心口。周宣王就这样死了。这件事蹊跷而神秘,《史记》既没有记载,也没有评判。在《国语》中,也只有一句话:“杜伯射王于鄗。”考察实情,大约是周王室讳莫如深,不愿提起。但是,依据当时的民情言论开放程度,这件事一定震动了国人,被看做是大大的凶兆。

第二则预判,是大地震和由此引发的大臣伯阳甫的政治预言。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80年,镐京所在的关中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周人发迹的岐山崩塌了,泾水、渭水、洛水三条关中大河,都干涸了。这就是史料记载的“三川竭,岐山崩”。如此天崩地裂,国人大大惊慌。

这时,西周王室大臣伯阳甫就地震情形,公然说出了一段惊人的预言。这段预言的结论是:“天地失序,阳失其所,而填阴,周将亡矣!”后世有史家认为,这个伯阳甫,就是当时担任柱下史的老子。事实上,这一预言是不是老子说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则预言正式宣告了周王室的即将灭亡。在当时,这则预言无疑是一声政治惊雷,使周人深深感到了恐惧。

第三则预判更为神秘恐怖,竟然将因果关系延伸到了久远的夏代。

据说,在周幽王立褒姒为王后之际,史官伯阳甫在上古史书中,读到了这样一则神秘的故事。夏末衰亡之时,有两条神龙来见夏王,自称是褒国两位先君。夏王下令占卜,想知道杀了两龙好,还是放了两龙好。占卜的结果是,杀了放了都不好。再度占卜,问用石匮藏起两龙吐沫如何,占卜结果是,吉。于是,夏王对两龙宣读了处置文告,请两龙吐沫,用以收藏。两龙闻之,向石匮里吐了许多沫,之后便倏忽消失了。夏亡后,石匮传给了商。商亡后,石匮又传给了周。三代之间1300年上下,从来没有人敢打开这只石匮。

事实上,在伯阳甫读到这则神秘记载之前,这只石匮已经被打开了。

周幽王爷爷的晚年,也就是周厉王末期。那年,周厉王逃亡在彘地过幽居日子。大约是百无聊赖,他叫人打开了那只神秘的石匮。结果,惊人的事情发生了:龙沫横流,不可遏止。厉王下令宫女裸着身子呼叫以镇压妖邪,还是无济于事。很快,龙沫化成了一只玄色大龟,迅速消失在了后宫。一个尚未举行笄礼的少年宫女,恰恰遇见了大龟,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后来,这个宫女未婚而生,便将这个婴儿丢弃在了宫外的路边。

到了周宣王继位时,一首神秘的童谣流传开来:“檿弧箕服,实亡周国!”这是说,穿着弓箭工匠衣服而又卖桑木弓箭的人,就是灭亡周国的人。周宣王得闻童谣,立即下令追捕这种人。一对姓姒的卖桑木弓箭的年轻夫妇,闻讯连夜逃亡,恰恰在宫外路边,听见了被宫女丢弃的那个婴儿的哭声。夫妇救起了婴儿,逃亡到南面深山的褒国去了。

后来,很有享乐欲望的周幽王继位。他听亲信大臣虢石父说,褒国有美女,便举兵讨伐小小的褒国。褒国要消弭灾祸,便将最美丽的一个少女献给了周王。这个美女,就是当年被宫女丢弃在路边、又被卖弓箭夫妇救走的那个婴儿,她的名字叫褒姒。这是一个国名加本人姓氏构成的社会化名字,其实际含义是——褒国姒氏的女子。

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神秘,恐怖,充满矛盾,又有着美丽诱人的传奇色彩。

神秘文化,历来是特定文明形态的精神折光,也是近古文明与后来古典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则神秘预兆,所以能够被记载下来,标志着当时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评判:周室衰落,是为天意。

那时的社会,所以风行神秘文化,其根本意义并不在于一定相信它的正确性,而在于一种自觉不自觉的政治需要。从社会各方面说,接受神秘文化者,都有着各自的心理需求。兴衰归于上天,既方便王权推脱责任,又方便史家解释历史,更可使图谋替代者找到一种举事理由,还可使民众获得一种善恶有报的精神快感。各方乐于接受,神秘文化也就堂而皇之地成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7.镐京事变:周文明的历史灾难

从神秘世界走来的褒姒,给周文明的历史灾难掀开了荒诞的序幕。

大约是父亲周宣王的改革倍加艰难,没有实际效果,反而召来了贵族与国人的普遍怨气。总归是,周幽王继位后一反父政,再也不提变革周政,只一心一意地享乐,开始过国王的小日子了。可是,就在周幽王不问大政的小日子里,国家的政治格局却渐渐出现了巨大的裂缝。让我们循着周幽王宫廷生活的主要脉络,一步步走入这场历史灾难吧——

周幽王做太子的时候,有一个正妻,是申国公主。这位公主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宜臼,是嫡长子。周幽王即位后,申国公主便成了王后,号为申后。嫡长子宜臼,也名正言顺地被立为太子。

在周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21在线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