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女兵连(2 / 2)
朱元芳睨了晴岚一眼,认真道:“我娶她才是害了她。”
晴岚不允许家人去送她,临别之际,她故作潇洒,“过两天就回来了。”
潘二娘就真没去送她,不过还是派舒畅跟着她,好歹放心些。
随林胤飞去东北的兵,全是女人。
准确的说,是一帮大婶儿级别的妇女。
其中有一个看起来还有些眼熟,嗬,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游街那天给姐点赞的胖婶儿么
“小舒大人,”胖婶儿说起话来还带着一点唐山口音,让晴岚第一时间听成了“小叔”,心道:不敢当不敢当。
“四少爷让俺跟着你。”林胤飞行四,还有个弟弟去了西南军中。
晴岚点点头,这是他们制定的计划,她走官道,入城,吸引注意力;十三和林胤飞走小路,暗中行事。一旦发生什么事,双方还能及时援救。
“婶子怎么称呼啊”晴岚从不知道大顺还有一支女子军团。
胖婶儿也不跟晴岚客气,“夫家姓沈,少夫人喊我沈嬷嬷。”意思就是:朱元堇喊我沈嬷嬷,你跟着叫得了。
晴岚从善如流:“沈嬷嬷。”
“噯~”沈嬷嬷笑的满口白牙,“临行前,少夫人嘱托我好好照顾小舒大人。”看来沈嬷嬷在林家的地位不低。
“您也别叫我小舒大人了,喊我晴岚就行。”光看外表是看不出这位沈嬷嬷官居几品了。
沈嬷嬷很爽快,立刻改了口,“晴岚,你是不是很惊讶,四少爷带我们这群老婆子出来干嘛。”
对方有心让自己知道,说明不把自个儿当外人,晴岚很高兴,正愁找不着人问呢。
“嬷嬷,咱们大顺还有女兵”
沈嬷嬷笑了一下,“老黄历咯~~~说起来这话就长了。”
晴岚立刻接道:“正好长路漫漫,嬷嬷给我讲讲古儿吧,咱们也好打发时间。”
沈嬷嬷便打开了话匣。
原来,这支女子兵团是长公主,也就是元启帝的亲妹妹,林胤飞的曾祖母组建的。
要说大顺有什么国宝级的人物,最宝贝的却不是景泰帝,而是这位长公主殿下今年八十多了。
朱元堇大婚的时候,晴岚曾有幸见过这位长公主,那老太太叫一个精神。晴岚私以为,这位长公主活到一百都不是问题,人家身体棒着呢。
这群女兵一直在长公主手里,换了三任皇帝也未曾提起过收回来,可见皇家对长公主的敬重。当然,也是对林家信任的一种表现吧,谁叫人家生不出闺女来呢。
听沈嬷嬷的意思,这群女兵的一切开销都是长公主在掏腰包,啧啧啧啧,长公主够有钱的,这可是将近一千人的私兵啊
晴岚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等回京以后,能不能让长公主割爱几个兵嬷嬷,看看家护护院儿什么的。不过不能超过六个,自己那点子俸禄,多了也养不起啊
唉~~~也不知道皇上给不给报销差旅费。
一路东行,车马辎重行驶缓慢,整整行了七八日才到达山海关。
原来山海关就在秦皇岛东北侧啊,真是个令人悲伤的地方。
不过晴岚现在没时间去忧伤过世的舒老太太,战争形式太不利于我方了
倒是离晴岚八百里外的史文很忧伤。
话说当初姜振南的一席话着实唬了众人一番,这些书差们面面相觑,真正摸不着头脑。于是这话便哄传了出去,很快全城皆知。
大家都说:“咱们老爷是个清官,不日就有章程出来,豁除钱粮浮收,不准书差索取。”
一传十十传百,众人得了这个消息,都等着占便宜。不过也有些悲观些的,怕到时候这钱粮浮收还不知要“浮”到什么程度去。
一等三天,告示也不曾出来,这三天内,钱粮却是一文也未曾收着。
史文甚为诧异,好端端的,怎么三天里头不见一个钱
找了小舅子吴琏来,如此这般一打听,才知道是姜振南作的妖,气的史文恨不得当场开堂,把姜振南狠狠打上三千板子,方出得这口气。
范典吏劝他:“这事儿闹出来不好听”
史文道:“被他这么一闹,我的钱还想收么”
范典吏道:“不如打发了他。这事儿就算没有,他的话也不足为凭,难不成那些百姓果真敢扛着不交吗”
史文想想也对,便叫吴琏去开销姜振南,立时三刻卷铺盖卷儿滚蛋
吴琏问:“那三千怎么办”
史文道:“等查明白了没弊病,才能给他。”
吴琏明白史文这是准备用“拖”字诀,“只怕这话打发不了他。”姜振南肯依才怪。
史文没好气道:“怎么你们都巴望着我多拿出些去,你们才得劲儿”
吴琏碰了个钉子,不敢再多话,只得去找姜振南说。
姜振南冷笑道:“我打老爷接印的那一天,就知道我这碗饭是吃不长的。要我走也容易,只要将我那三千两拿出来,我立时就走。不过还有一件,当初老爷在京里有过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升了官发了财,咱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落得个半途而废。利钱之外,总得补贴点儿家人才好。不说别的,前面好几桩案子,十块八块的我也不提了,就说鲁家挣过继、柴家胡家闹退婚,少说也有半万银子。这钱应该怎么个拆法老爷是做官的人,大人有大量,想来也不会刻薄我们这些家人,还请吴少爷替家人善言一句,姜某今天晚上再来候信。”说罢便退了出去。
吴琏听了好不为难,姐夫这官使了人家的银子,现在想要打发了人家,确实良心上说不过去。只是这姜振南,吃相也忒难看,我是替他说还是不替他说呢
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吴琏直接去找了吴倩倩。
吴倩倩道:“不能应他。你姐夫弄这个缺儿不容易,本想趁着收钱粮补贴补贴,被这个姜振南一闹,人家已经好几日都不交钱粮了你姐夫气的牙痒痒,只是看在他当初垫了三千两银子的功劳上才没办他。那钱亦不是吃掉他的,等查明白了没有弊病,才肯给他。”
吴琏心里拿不定主意,只好拿话拖着姜振南。
姜振南一眼就看透了,也不跟吴琏啰嗦,“咱们到府里评评理去”
原来他亲家,也是他同乡,是府大人面前的第一红人,在府衙里说一不二。
他亲家听了,当晚就跟府大人说了,这位姓王的大人便叫人找史文来。
史文憋了气,却也不敢得罪这位“太尊”,只好拿了三千银票出来,这事儿就算结了。
范典吏极会钻营,很快给史文牵线上一位湖广地区的米商,将“浮收”的米粮运到九江。
谁知好景不长,鞑子们打了过来,内陆的山海关便走不成了。
范典吏给史文出了个主意:走海路。
谁知这批粮还没往外运,就被鞑子们抢了,不但抢了粮,连倒霉的史文也一并掠走了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