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33节(2 / 2)
明军难道修了仙法不成,怎么从甘肃直接变到数千里之外的于阗?
何况两者之间还隔着河曲、土鲁番、天山南簏和瀚海沙漠
但那好几百逃难回来的俘虏(由于被砍去了手脚大拇指又剥了甲胄,只回来了不足一半)显然并没有说谎,而这些俘虏被明军击溃,又残忍处置后,其恐慌情绪也在军中播散开来。
这是僧格所不能容忍的
自古用兵,都是有一个期限的,尤其是外出异地,一旦旷日持久,很容易生变。
准噶尔将士出身漠西,距离这天山、沙漠以南的叶尔羌城千里之遥,而部落中的老幼都还在漠西草原,如今举族而出已经超过两月。
刚开始,通过掠夺地方,就如同于阗守军一样,还能稳定乃至激励军心,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对叶尔羌城久攻不下,大家心思未免有些微妙。
围城长达两月,反复拉锯,先后死伤不下数千,却并没有得到什么明显结果。
虽然在这个年代,攻防围城持续几月,甚至一两年都并非什么稀奇事,但若说军心毫无动摇,那是不可能的。
而从战略上而言,于阗的失陷,也相当于将正在叶尔羌城外的围城部队侧后翼完全暴露在了敌人的兵锋之下,这是僧格所不能容忍的。
眼下准噶尔的主力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自然是叶尔羌城下围困的四万左右准噶尔步骑大军,另外两股,则分别是派往夺下哈实哈儿(即疏勒城)的阿济格、满达海数千人,以及分兵在牙儿干河上游防范明军主力东进的清军残部和准噶尔军合计万人。至于叶尔羌国内的叛军,也就是尧勒瓦斯那个“兄友弟恭”的老弟,司马依,手中拢共也有两三万,则位于北面,距离战场尚有数百里。
出自多方面考虑,僧格最后还是从围城主力中分出了一个鄂托克,约六千余人,企图夺回于阗。
可就在僧格这边人马刚刚出发时,却是又收到了新消息
那于阗的明军,居然直接放弃了城池,倾巢而出,主动朝着叶尔羌这边涌过来!
-------------------------------------
王愬和岳镇邦等人攻下于阗后,第一件事就是好好休整了几日
全军轮流在白玉河边洗了个干净,然后生火饱餐一顿。
但只是过了不到三日,猜度叶尔羌那边已经收到消息,在城内又再次强征、掠夺不少马匹、补给之后,紧接着就放弃了于阗,继续往西边叶尔羌方面去。
关于这一步行动,军中将佐也是商议了挺久
之所以选择放弃于阗,一则是因为于阗虽然在叶尔羌侧后,但两边相隔还是有近两百里,如果僧格能主动分出一部几千人来对付,便可遥遥监控住他们,让其无法影响大局。
与其如此,还不如离得更近些,说不得还能做些骚扰游击
另一方面,于阗城根本就没有守的价值,城墙低矮孱弱,之前明军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能破开,准噶尔军也有火器,没道理就能添麻烦,何况城中还无法施展开明军精锐骑兵的威力。
只是挺进到哪里驻营,倒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王愬和岳镇邦二人根据锦衣卫提供的地理信息,最终做出了决断
在那幅锦衣卫与沈平鸿等人花了好几年才探查大概的叶尔羌地图上,王愬用马鞭指向一处。
叶尔羌城南约三十至四十里,英额棋盘山以北,这里有一条叶尔羌河的支流,同时也是塔里木河的源头。
他们决定挺近在此面水盘山,却距离叶尔羌不过半日路程的要害之地
这条河也颇有说法,虽是叶尔羌河的支流,但由于其水来自喀喇昆仑山融雪,颜色稍深。
故而当地人常称之为——黑水河
既然做出决定,那自然就要立刻执行
当天凌晨,全军就备好辎重,每人备二十日之食,鱼贯出城
三千修养了三日的精骑,约四千匹战马,快速机动,不过两日夜间,就到了目的地。
当然,准噶尔军近四万,肯定已经有所察觉,但主力毕竟还在围城,途中只是遭遇了几股斥候而已。
虽然没必要再收复于阗了,但僧格还是把那支鄂托克骑兵派了出来,企图路中截杀明骑。
但没想到明军行动速度颇快,等对面追上来时,都已经抵达了宿营地,黑水河畔。
这里本来就有以前叶尔羌军队留下的一片废弃营地,稍加修缮,基本就可以继续使用。
在黑水营驻扎同时,为了巩固形势,王愬二人又分兵,让岳镇邦另领一千骑分驻于英额棋盘山侧,如此山水形胜,牢不可破。
明军停驻黑水河畔后,伐木建营,由于背靠英额棋盘山,这地方倒是不缺林木。
但只是两日后,追击而来的准噶尔军就抵达了
乃是由僧格亲信,昔日卫拉特蒙古台吉(宰相)墨尔根代青之后,阿拉布坦领军,六千骑隔着黑水河而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此时正是枯水期,虽然黑水河并非季节河,故而并未断流,但流量显然并不足以阻拦数千大军过河。
阿拉布坦见对方已经开始扎营,但尚未全功,当机立断,命千骑过河试探虚实,此时准噶尔方面还不知道这股明军究竟有多少人马呢。
千余骑当即涉水过河为战,王愬当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亲帅一千二百骑击其半渡。
双方再次交手,只是这一回并非像上次那般出其不意,乃是正面相对
黑水河边,一时人喊马嘶,枪声不绝,明军下马以火铳列阵为战,对着渡河的准噶尔军轮射,阿拉布坦命众还击,双方交火近半个时辰,难分胜负,最后准噶尔这边丢下一百多具尸体,撤回河畔。
年仅二十五的阿拉布坦也并非软柿子,后世他和他的儿子都是噶尔丹麾下悍将,只是交火之后,猜度对面约在一千到一千五百人左右,再加上远远望去,能见未出战留守大营的,便可估算,此股明军,绝不下两千。
而且精锐异常,至少自从他交战的这些明军看,几乎人人都装配有那种点火无需火绳的自生火铳,均是骑兵,且全部着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