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65节(1 / 2)

加入书签

“朕打算沿着长城外侧,去察哈尔一趟,和那些个漠中蒙古诸部会一会,侯服可愿为朕扈从?”

“臣万死不辞!”

张名振只觉得心中激荡万分,顿生豪气干云,便是此刻赴汤蹈火,也是值了。

“那朕这七尺之躯,可就全权寄托于侯服了。”

朱由榔笑着让张名振重新入座,而后转头对下方还战战兢兢跪着的一众蒙古头领们道

“诸位头领,可愿与朕同往啊?”

“此乃微臣等大幸,岂敢不从!”

一众人自然是再无言语

得到自己预想的结果之后,朱由榔倒也不再为难人家五十多岁的老同志了,重新挥手让所有人入席,酒宴继续进行。

席中,还颇为亲厚的询问了昆克勿和几位其他头领的子嗣状况,听闻昆克勿儿子已经三十几了,不大可能再入学读书,朱由榔也不为难,而是大手一挥,让对方入御前司,培训后以军官在御前供职,并亲自赐了个汉名唤作“梁忠兴”(喀喇沁本姓乌梁海氏),效昔日汉唐旧例。

其他部落,如果嫡嗣过了入学年纪的,也效此例。

当然,在敲打的同时,朱由榔倒也不算亏待这些人,不仅承认了喀喇沁等部吞并了科尔沁左翼的事实,而且还给了昆克勿一个“安北都督府右路招讨使”的从三品职衔,不算亏待了。

一番推杯换盏,宾主尽欢,当然,至少朱由榔这个主是欢的。

-------------------------------------

基本的方略定下来,但具体事务还需要规划。

关于安北都督府的设置,事前朱由榔已经和诸位宰辅通过气,也书信询问过枢密使李过,以及李定国的意见。

大家都是赞同的,毕竟草原问题,向来是中原王朝一块最大的心病。

能设置一个专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军事外交机构,是必要的。

在过去,洪武、永乐,大明兴盛之时,也多有过类似的尝试,当年遗留的奴儿干都司就是个例子。

李过甚至还认为,安北都督府的级别不够高,毕竟虽然现在连漠南都不能完全辐射,只能管得了十几个表明态度的部落而已,且人心各异,但随着时间发展,以后其所辖范围肯定越来越大,说不得还要包括漠北乃至于更北的北海“贝加尔湖”等地。

如此大的职辖范围,只以和各路野战军以及各省都司相等的都督一级,未免不够看,他建议可以直接恢复唐时大都护府旧制,设置一个高于都督,仅在枢密使、大都督同知之下,与大都督府佥事相等的大都护来统辖。

这样一来,不仅位当其权,而且也能健全明军的将帅晋升机制。

李过的考虑非常深远,随着北伐结束,朝廷整顿各地防务,很快,过去屈指可数的都督,会迅速扩编,各个要害边防省份,都会有都督一级坐镇都司。

那么军中指挥体系,从都督到最高的枢密使-大都督府同知-兵部尚书三元最高品阶之间,缺少一个资历品阶,作为转圜。

比如有了大都护这一职务后,天子就可以定期将朝中的枢密使、大都督同知与外面督军的大都护轮换,从而避免朝中主帅久不统兵,或是外部边帅久不入朝的尴尬。

毫无疑问,这才是老成谋国之思,朱由榔也深以为然。

国家的统治模式不应当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得因地制宜。

对于那种距离中枢过于遥远,必须要放权,但又有所顾虑的方面之任,多一些制度上的考量,是完全正确的。

事实上,当年唐时大都护地位极高,仅次于三公,与作为宰执的尚书仆射同阶,也有类似考虑。

而事实证明,这些距离大唐核心万里之遥的边帅、边军,居然比帝国内部的军事力量,更为可靠和忠诚。而且虽然李过没说,但朱由榔已经能想到,这一模式,日后也可以在未来大明可能拓展的外围疆域以及势力范围,比如西域、东南亚等地设置推广。

不过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眼下明军还不他可能在北面投入太多力量,朱由榔让张名振留在北面,更多的是利用明军得胜席卷而来的威压之态,先暂时镇住这些蠢蠢欲动的蒙古诸部。

等未来养精蓄锐,腾出手来,自有其他计较。

此时贸然设立一个安北大都护,首先是张名振本人威望不足,骤然升到如此高位,容易引起军中非议。而不用张名振,便也只能以李定国、李过二人而已。

但朱由榔暂时还有不少任务要交给这二位,完成战后必要的防务改革,而且突然调走其中一人,也意味着要空出来一个关键位置,同样不合适。

且也容易打草惊蛇,让漠北诸部有所惊惧防备。

还不如先把“大都护”这个胡萝卜高高悬起,让那些个刚刚志得意满的都督们,有点理想追求。

等日后北面草原大局用兵之时,再行考量不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事后,朱由榔又在沈阳待了几天后,再由张名振领军开路,数万人浩浩荡荡,沿着长城外侧,往西面而去,却并非准备入关回北京,而是一路朝着察哈尔腹地。

后军五个师,近六万骁勇,加上后军、左军全部骑兵,两万余骑,旌旗昭昭,一望无际。

等大军行到宣府、大同,还有文安之那边的光复骑军精锐过来扈从,令漠南诸部蒙古,惊怖敬畏莫名。

这一路上,朱由榔倒也不急,也不让下面急行军,而是慢悠悠的沿着长城外围边塞,走走停停,不时还接见一下军中将校,和沿途蒙古部落头领。

同时,关于这些日子,军中诸多将帅,都紧张兴奋之余,翘首以盼的防务整顿方略,也逐渐从行在传出,而后经由北京的中枢转为正式旨意后,下达出去。

诸地都司,以陕西、山西、北直、辽宁、云南这五个地方最为紧要,诸多军中将帅,亦是纷纷自荐,奏章都快堆满朱由榔的书案了。

朝中也私下将陕、晋、冀、辽这四地北面的要害位置职位,称为“四镇”。

当然,最要害,也最容易建功立业的,还是得算张名振的安北都督府,但那不是已经被陛下定了嘛。

原因很简单,因为明眼人都知道,这五个地方,以后肯定有仗大,而且是大仗。

作为军人,还有什么是比战场之上建功立业更吸引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