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2(1 / 2)
他是不在乎别人胡言乱语,但封蔚若是死后有知,见到别人居然把他写成残暴的样子,估计又要闹腾。
所以,他还是多主导一下言论吧。
百姓被海盗骚扰,一度民不聊生。这些地方官员却勾连海盗,不顾百姓死活,不顾国家利益,这是多好的题材。
很值得他多多创作些诗词文章,然后传播到全国,让全国上下都同仇敌忾。
对了,现在还有为了夷人的金银,要把国土给“送出去”。
寸土必争的思想,也该推广一下。
一步退,步步退。现在可以以瀛洲荒芜为名,毫无心理芥蒂的将其“送”出去。大晖国土广阔,贫瘠之处不知多少,这些地方的百姓就不是大晖的百姓,就能送人了吗?
那送到最后,干脆只留下北方几个大城市,和江浙天府等富饶之地得了。
这时候,就需要借古讽今了吧?
余柏林想了想,在登船之前,让人给好友送了信。
只自己一人发声,实在是太慢了。如此创作盛会,自然要大家一起来。
陈磊等人作为陛下培养的心腹,自然朝中消息灵通,知道这次大案。
京城中更是因为此次大案而闹得沸沸扬扬。朝中大臣个个夹着尾巴做人,似乎又回到了平时看着病弱温和的天齐帝天子一怒,流血漂橹的时候。
余柏林的友人们收到余柏林书信之后,心中大概猜到,这些事居然与闽州有关。
再略一思索,友人们立刻又惊又怒,个个当夜都没睡好觉。
此事关系重大,友人们看过书信之后,立刻就将书信烧掉。
他们略一思索,就明白了余柏林之意。
陛下要在闽州有大动作,此次事情肯定非常严重。
联系陛下曾经的清洗,这次在闽州肯定也会迎来一场大的腥风血雨。
余柏林是担忧会有人趁此又对德王发难,对陛下发难,才想主导此次话语。
大家都有笔杆子,他们既然抢先知道这些事,自然要抢先占据舆论的最高峰。
余柏林随书信来的,还有一首诗。这首诗写的是“自己到闽州之后,无意间偶遇一位因海盗而家破人亡的百姓,一时动了恻隐之心而创作”。这送信,似乎是为和友人探讨诗作。
他们想后,都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他们将此诗大肆宣传之后,再提笔写了一首同样百姓疾苦的诗回去。
余柏林是想借由这一来一往,借他们处于文人顶端的身份,将诗作传播开来。
他们这一批人,是当代文人最为尊崇的大宗师,他们的诗作,会被所有人背诵,他们此时所写的题材,将会成为所有人都跟风的潮流。
当所有人都将视线转到这上面时,再一点一点放出闽州那些人的罪行,想来一定会引起一次不错的文学创作浪潮。
当所有文人都觉得这些人该杀的时候,尊崇文人的普通百姓,肯定会也投入这次声讨的浪潮,最好再编些诗歌,编些讲书,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的事。
有些帝王不乐意让丑事示之人前,但当今圣上,一定知道这么做的好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