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5(1 / 2)
,该是个大好的丰收年。好在除了西北蝗灾,其它地方没出什么事儿,不然朕这国库真真要被掏空了。”皇帝半开玩笑地叹一声,又道,“赈灾一事,爱卿想在前头,而今丰收年粮食储存的问题,爱卿还是想在了前头。多少年了,哪个朝臣进殿不说‘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国鞠躬尽瘁,但真踏实做到这一步的,又有几人?本朝唯有恩侯了。”
贾赦忙谢恩表示不敢。
皇帝却不许贾赦谦虚,大笔一挥批了奏折,随即便示下,今后贾赦奏报天听,无需候旨,允准其可在任何时候御前行走。
这可是莫大的荣耀,贾赦也是本朝第一例不是皇亲国戚,却有此殊荣的大臣,地位堪比亲王。而本朝被允准如此参政的亲王只有两位,其中一位因在福建,远得没法入宫门,剩下的这位庄王,则已经五十多岁了,身子不大好,经常咳嗽,而今也鲜少参政议政了。
至于宋奚,他而今也只有优先奏报之权,有时候皇帝忙了,他也要在偏殿略等一等。
但贾赦却不同,便是皇帝和什么人商议密事,也不会对他遮掩,只需要太监传报一声,无需等候皇帝允准,贾赦便可以直接进殿参议。
这是皇帝给予一名臣子最大的信任。
贾赦谢恩之后,倒不觉得如何荣耀,只想到自己以后更该谨慎处事,以免树大招风,马失前蹄。
“臣还有一事奏报。”贾赦转即从袖子里掏出他先前早就准备好的另一个奏折。
皇帝见他没有一次性奏完,还疑惑了下,正想着贾赦是不是耍了什么心眼,把好事先走奏报,求了恩赏之后,再奏坏事。
皇帝眯着眼睛接了奏折,便打开慎重仔细地看里面的内容。这一瞧,皇帝原本保持肃穆的脸上就立刻松动,绽放出朗朗地笑颜。
“好好好,这是好事!爱卿想要以朝廷名义建公学的想法很好,先在以京城地域一试,再推广全国的法子也好。朕倒没想到你这邻家秘闻还真能赚出多余的钱来为民谋福,好,太好了!这天下人能多一些读书识礼之人,多一些可造之材,国之栋梁,朕之大幸!”皇帝十分开心,又要封赏贾赦,贾赦忙叩拜谢恩,请皇帝不必如此。
皇帝立刻敛住脸上的笑,问贾赦这是何故,可是看不起他的御赐。
“过满则溢,臣在朝廷尚还是个新人,真真不好张扬太过。况且臣所谓之事,都只是尽一名为官者之责,分内事罢了。臣有今日,已十分知足,不敢妄求太多。”贾赦表示到。
皇帝哈哈笑,表示他的臣子们要都是有贾赦这样识趣知足的,真的不用担心会有什么权臣弄权谋反了,会做个彻底快乐的帝王。奈何这朝廷上,总有一些脑子不够,立点功勋,就觉得自己能耐大过天的人。皇帝再拿这些人跟贾赦的比,真恨不得把这些贪心不足的家伙们都一一弄死。
皇帝这会子也明白贾赦为何要把两件事分开来说,原来这厮是存着不想让自己恩封太多的小心思。这‘小心思’皇帝真真还是第一次见,让他一个做帝王的人,忽然觉得占到了便宜。不过相比于省了恩封钱物这件事,令皇帝最开心的还要是他真的慧眼识英才,手下有一个可以真正让他可以完全信任依仗的臣子。
皇帝而今对贾赦的这份信任,前所未有,甚至超过了宋奚。毕竟宋奚这厮是个心思深沉,万般聪明,而且深谙官场之道的人。他做事滴水不流,让人很舒服,但也同时让人觉得他永远留有余地,有一处神秘让人猜不透之处。贾赦相比之下,就比宋奚简单了多了,做人做事都更纯粹一些,皇帝很容易一眼就看透他。作为生性多疑的帝王,皇帝自然会选择依仗贾赦更多一些,因为这样的选择于他来说更安全。
贾赦从太和殿离开后,他被皇上特准为御前随意行走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京城。
众官员们当即明白了贾赦而今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如何,考量到他又是个御史大夫出身的人物,想弹劾谁就弹劾谁,而且当下皇帝对贾赦信任异常,只怕他连放个屁皇上都觉得是香的了。
贾赦这厮这回是真心惹不得了。至少在没有抓到他把柄或者他失圣宠之前,是万万不能随便招惹了。
宋奚正在武英殿处理公务,听闻此事后,他只是稍微顿了下笔,便面色如常那般继续整理奏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