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2)
许宝花蒲编的手艺是家传的。
她的祖辈,还是应市舶司的招,去给朝廷新造大船编蒲帆的匠人。
且她小时生病废了腿,家人更是担心她以后生计,特意督着她将这门手艺练得纯熟。
许宝花自己也勤劳。所以不仅是鞋履,乃至席扇、帽子、篮筐等物件都编得得心应手。
按说,有这样的手艺肯定是自己做第一手卖家最好,可无论是她的性格还是身体,都不允许她去走街串巷。
虽因从她这直接买,要比市集上、店铺里便宜几文,邻里便都会来照顾生意。
但是巷子里这几户人家,拢共才能买几双鞋?
加之许宝花又没掌握资本主义“以低质量换高销量”坑人那套……
就像虞凝霜说的那样,她编得蒲履特别结实耐用,一年到头也不用换几双。
这下销量就更小了。
算来算去,还是定期给铺子供货最为稳妥。
只是这样挣到手的钱就要大打折扣。
许宝花编的蒲履在张家鞋履铺卖三十文一双,她每双只得六文。
带着三个孩子,还要做家务,她每天顶多编七八双。想早起晚睡多编几双,虞凝霜又看得紧,坚决禁止她为一时之利熬坏眼睛和脖子。
而之前杨二嫂来家中学编蒲履,倒是给了虞凝霜别样的灵感。
她想着可以将邻里的婶子大娘都培训出来,既保证了货源,也给她们添一些进项。
杨二嫂可是只用了半月,基本就编得像模像样了。
况且,虞凝霜和吴老夫子说的那番文化人爱穿芒鞋木屐的话,可不是瞎掰的,而是事实如此。
只要能将这些质朴风骨的代表编得更细致、更精美一些,再配上质量好的毛毡鞋垫、系绳等等……想来完成蒲履的产品升级也并非难事。
定能卖出价钱去的。
虞凝霜便道:“阿娘,蒲履你照常编,但是不给张家送去了。都留下来咱们自己卖。”
许宝花还是很犹疑,又说“等你阿爹回来再看看”,手上倒是编得越发细致起来,已然有了从打工人往老板娘转变的觉悟。
昼食过后,虞凝霜就趁着午间气温高,把浆水准备出来了。
一大锅米饭香气四溢,粒粒晶莹,不愧是品质极好的新米。这样做出来的浆水,想必也会非常好喝。
需要用到的饴糖是米灰色的结块,虞凝霜将其敲了磨了成为细粉状,再融到清水里。静置之后只取上面一层澄清液体,仔细倒到还温热的米饭里。
这就是米饭发酵所需的养分和温度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