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1 / 2)
默默停下来。
看他们不吵了,徒耿才懒洋洋得开口道:“皇叔父功在千秋,明君所为,大礼在即,礼部抓紧写祭文吧。”
徒耿开口定下了基调,他不会打倒一切。
噗通!
夏启文那一颗忧国忧民的老心终于落地了,不追究就好了啊。
比起掀翻先帝一朝,徒耿想以嫡子嫡出身份登基那更本就不是事儿啊!
国人都是这样,擅长折中、妥协:你说要给密闭的屋子开扇窗,他死都不答应;你说要把屋顶掀翻了,他就能接受开一扇窗了。人性所在,上至阁老尚书,下至布衣百姓,莫不如此。
重臣商议好了,早朝的时辰也差不多到了,徒耿吩咐戒严的士兵可以通知大臣们来上朝了。
身着丧服的大臣们鱼贯而入,为先帝举丧。夏启文作为朝臣第一人,带头请徒耿继承先帝遗嘱,早登大位。
现在就不能像秘议的时候那么实在了,徒耿自然是不答应的,只说自己“才德浅薄,不堪重任”。
朝臣们自然不答应啊,又轮番夸赞徒耿,血统、出身、德行、能力、才干、妻族、母族……甚至连八字都拿出来夸耀了一番,做够了三辞三让的把戏,徒耿才假惺惺得登上丹陛,坐上龙椅。
“五子谋逆,太宗崩。群臣拥戴,高宗自陈才德不足,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众臣跪请,高宗方允。高宗自幼抚于太宗膝下,太宗爱甚诸子,高宗以父称之。”这是后世对这场假惺惺登基的评价,爱甚诸子,是啊,做磨刀石也要有资本;以父称之,没错,叔父也是父。
徒耿答应登基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大行皇帝丧仪,徒耿的登基仪式,王朔的封后仪式等等都要靠后。徒耿登基后恩及女眷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封王朔为皇后,王朔名正言顺的把自己在宫外的班底叫了进来。
王朔以为先帝祈福、调和阴阳、善待百姓的名义,放出了许多宫中执役的宫女、女官,内侍也被重新排查了一遍,先帝丧仪期间,宫中、京中戒严,到处都是手致大刀长矛的兵士。
在一片忙碌中,皇后娘娘醒来的喜讯,并没有那么引人注意。
王朔是个讲信用的人,她说三天后让皇后见康乐侯,自然说话算数。至于当天晚上先帝驾崩,第二天早上徒耿就取得朝臣支持登上皇位,这就不是王朔该告诉皇后的了。
自从大皇子兵变失败之后,康乐侯一直被看管在府里,大家暂时还没抽出手来料理他。时间过不两三天,康乐侯满头青丝就花白了,可他面无惧色,脊背挺拔,比以前那个好酒色、喜歌舞的酒囊饭袋模样好看了一百倍不止,王朔宁愿看他这幅气死人的样子,也不愿伤眼看他装出来的窝囊样儿。
但是皇后可能不这样想。
↑返回顶部↑